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清单来了

大河健康报 6天前 阅读数 182 #推荐

4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清单 (试行)》(以下简称《清单》),针对一般人群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分类制定68项服务项目,通过“基础服务+个性服务”组合模式,进一步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更精准、更有温度的健康管理服务。

明确不同人群差异化服务

《清单》首次明确一般人群与重点人群的差异化服务包:

一般人群:涵盖健康档案管理、门诊诊疗、转诊服务等基础项目,特别强调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联系渠道,确保签约居民可随时获取健康咨询。

重点人群: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9类群体增设特色服务。

如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可享受每年1次上门健康随访;失能老年人获得失能等级评估与康复指导;慢性病患者可申请4—12周长期处方,减少往返医疗机构频次。

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除常规血糖监测外,清单新增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眼底检查等辅助项目,推动疾病早期干预。

家庭医生服务创新举措

《清单》直击当前家庭医生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用药与转诊便利化:明确家庭医生可为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开具长期处方,支持通过微信、App等渠道提供用药指导,解决老年患者“用药难、随访难”问题;在转诊服务中,要求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为签约居民预留专家号源和优先检查通道,基层转诊预约响应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中医与康复服务融入:将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0—36个月儿童中医药调理等纳入服务包,推动中西医结合健康干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需求筛查和功能评估,衔接社区康复资源,促进“医康融合”。

健康提醒精准化:按节气推送饮食调养、体重管理等个性化健康知识,每年不少于12次,针对高血压患者同步推送血压控制目标与运动建议,提升健康管理依从性。

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

为确保服务质量,《清单》明确多项硬性要求:

服务频次与内容:家庭医生需通过面对面方式建立健康档案,重点人群每年至少1次健康评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1次随访,肺结核患者每月1次用药指导。

质量考核指标:将签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率、重点人群规范管理率纳入基层医疗机构考核,省级卫生部门每年开展服务质量抽查,不合格机构限期整改。

费用与医保衔接:基本服务包费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各地可结合实际新增个性化服务项目,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商业保险参与。

此次《清单》的发布标志着签约服务从“粗放式覆盖”转向“精细化服务”。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启动“智慧家庭医生”App试点,居民通过手机即可完成预约诊疗、处方续开、健康监测等操作,基层医疗服务正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

《清单》不仅是家庭医生的工作指南,更是居民享受便捷医疗服务的“权益清单”。

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健康报社大鱼号,传递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