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打开户外运动新场景的想象力
当前,户外运动已从单纯的休闲娱乐活动,跃升为驱动绿色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从巴山蜀水间的全地形运动矩阵,到江南古道上的“环浙步道”网络,户外运动正以其创新实践,勾勒出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户外运动新场景的构建,是一场自然资源价值转化的深刻变革。四川省彭州市依托龙门山脉的独特地貌,将滑翔伞、全地形车等运动项目与山水肌理深度融合,既避免了传统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又通过精细化的低碳建设,实现了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浙江省的“环浙步道”,以“以找代建”为原则,将千年古道、乡村小径编织成城乡互动的纽带,激活了乡村的闲置资源,构建起“生态+文化+运动”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户外运动场景的创新,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当前,户外运动已突破单一业态边界,与文旅、农业、康养、数字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催生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彭州市通过赛事经济带动周边民宿、餐饮、装备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出超1万个就业岗位;“环浙步道”沿线的土货集市、智慧露营等新业态,既为农产品开辟了新销路,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科技活力。
户外运动新场景的拓展,承载着促进农民增收的时代使命。在彭州市宝山村,户外运动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浙江乡村,“环浙步道”成为城乡要素流动的桥梁,带动沿线村民增收致富。这种城市消费需求与乡村资源供给的精准对接,构建起新型城乡关系,让城市居民亲近自然,让乡村资源实现价值变现。
打开户外运动新场景的想象力,需要系统性思维与创新性实践的结合。在顶层设计层面,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在实践层面,要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技术层面,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更多智慧运动场景。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生态评估机制,确保户外运动发展与生态保护要求相协调。
作者:关育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