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有守军10万,项羽为什么要带800人突围呀?
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项羽都能以少胜多。这次就算不能以少胜多,守住城池也应该可以吧?

公元前202年,刘邦,韩信,彭越等诸侯联军向项羽发起最后进攻,联军从三方合围,项羽应对的方法自然也是将部队一分为三,项羽中军败走韩信,负责两翼的军队却被孔费所破。两翼军团被吃,孔费两军便可绕道项羽后方,项羽本部无法继续推进,遂而被围在垓下。楚军此时兵少粮尽,只得在垓下修筑营垒,坚守不出。外围的汉军和诸侯军队将楚军的营垒重重包围。汉军总共六十万人,楚军在十万人左右。

其实在韩信攻下齐国的同时,彭越叛变,彭越在后方不断游击断粮,攻下了梁地,断了楚军的粮道,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就在这时,张良、陈平劝说刘邦撕毁协议,一举覆灭楚军,夺回整个天下。适逢乱世,诸侯互相征伐,早就没了所谓的正义与否,也不在乎所谓的契约精神,更何况刘邦这个“泼皮无赖”。

随后韩信采取以拖待变的策略,围而不攻,在包围和对峙中消磨楚军将帅的作战意志,并以四面楚歌的攻心计,彻底瓦解了楚兵的心理防线。韩信率军三十万居中,孔将军、费将军局左右两翼,刘邦在后,绛侯、柴将军又在刘邦之后,一共五路大军将项羽团团围住,且五路大军将刘邦团团保护,防止项羽突袭。

项羽发现自己周围的地形,粮草等整个环境已经被敌方完全占据。所以在兵力,物资,地形都不占优势,战略优势不存在,严重失衡的时候。项羽选择了突围,希望抓住胜利的曙光。他准备采用的是偷袭战术,在黎明拂晓时前发起突然袭击,导致大量汉军溃逃,使汉军在溃逃的过程中很难形成有效的指挥。之后,项羽放弃了所部十万大军,只率领800精骑发起突围作战。他突围成功了并在东城再次反击,已经是逆天了。
这八百亲随是项羽真正的心腹,如果能逃出,至少能作为军队骨干,也成为他在江东重建军队的种子。但是见到一路上士卒不断减少让他明白这种形势下卷土重来是不可能的,从八百到再到二十六骑,哪怕这二十六个人全部回江东也可以,可江东来迎接自己的也就乌江亭长一个人、一艘船。此时他明白了,他确实已经无路可逃了,也不可能卷土重来了,他已经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天之亡我,更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所以干脆乌江自刎,以成全故人之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