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5万吃不起799元自助餐?网友吵翻:谁在制造消费焦虑”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件事,一网友说:同事向他推荐了一家799元/位的自助餐,邀请他周末带着家人一起去吃,他认为太贵了没答应,却被同事说“抠门”。男子认为:一家三口一顿要花2397元,相当于一个月的房租,花了心疼,想吃啥可以买回家自己做。而同事则认为:“你完全负担得起,别活得像个苦行僧。”这场看似普通的饭局邀约,却意外撕开了当代社会消费观念的分裂与焦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观点一:“支持理性消费,拒绝道德绑架”大多数网友都力挺当事人,他们秉持“消费能力≠必须高消费”这一观点。在这些网友看来,消费能力仅仅代表一种消费的可能性,而非一定要进行高消费,所以他们坚定地站在当事人一方。
有网友评论:“月薪1.5万≠财富自由”
网友A说:“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月薪一万五扣完五险一金和房贷,可能就剩几千块生活费。一顿饭吃掉半个月伙食费,搁谁都得掂量掂量。”
网友B给大家算了这么一笔账:在北京,三口之家月均生活开销约1.2万元(含房租、教育、医疗等),1.5万收入确实捉襟见肘。
有网友评论:“工资是隐私,别拿收入衡量消费,还有同事怎么知道人家有没有房贷、父母生病、孩子补习班?随意评判他人财务决策,本质就是一种冒犯。”
对于餐厅的定价也同样引发大家讨论。
有网友认为这就一个智商税,这钱都够买一卡车食材回家涮火锅,何必交智商税?
还有网友分析,799元定价本质是"筛选器",通过高价制造"贵即正义"的暗示,让消费者自我催眠"贵有贵的道理",同时利用"圈层认同"(如请客时收获的"X总大气"恭维)刺激冲动消费。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799元吃的不是食材,是服务,是仪式感。就像重庆某酒店有专门的服务员现场给拆蟹腿,人家消费的就是人家提供的服务跟情绪价值。
从评论区来看,支持者的网友观点主要是吃的不只是食材还有体验感,反对者的观点则集中在成本虚高。大体是认为这是"智商税"的言论占据上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