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一男子靠养殖大闸蟹发家致富,年销售额高达3500多万

裘克谈史 1周前 (04-21) 阅读数 5 #历史

2020年,江苏一男子靠养殖大闸蟹发家致富,他的养殖场面积高达2500多亩,年产大闸蟹超过40万斤,年销售额超过了3500多万元,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余承波,江苏省泰兴市人,之前他在上海开了一家物流公司,一年能赚一百多万元,可是在2010年时,上海的物流竞争十分激烈,于是他打算放弃物流生意,尝试着做农业。

当时,他看中了泰兴市一片正在转让的冬枣园,可由于当地气候并不适合种冬枣,再加上他没有什么种植经验,以至于他承包的冬枣园一直亏损,于是他决定放弃种植冬枣,寻找新的致富商机。

在江浙地区,大闸蟹是最受欢迎的水产品之一,每年的农历八九月份,很多人都喜欢吃大闸蟹,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余承波决定养大闸蟹。

2012年春节刚过,余承波就变更了手续,把果园改造成了蟹塘,为了把螃蟹养好,余承波干脆就住在了养殖场里,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刚把蟹苗投进去,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附近的水鸟盯上了他的蟹苗,只要工人稍不注意,成群结队的水鸟就会对他的蟹苗下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余承波只能每天安排工人严防死守,还专门买了台无人机用来驱赶水鸟,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水鸟吃螃蟹的问题才有所改善。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2012年5月的一天,蟹塘里发生了一件更严重的事,余承波在蟹塘里种植的水草不见了。

对于养殖大闸蟹的人来说,水草真的是太重要了,蟹塘里的水草不光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还能作为大闸蟹的饵料,而且大闸蟹进行脱壳的时候,还能藏在水草中躲避天敌的攻击,那么池塘里的水草为什么会消失不见了呢?

余承波赶紧派人查找原因,可是查来查去两个多月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然而更让他受打击的还在后面。

2012年9月,他养的大闸蟹可以上市了,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养了七个月的螃蟹竟然全部是清一色的老头蟹,只有一元硬币大小,这种螃蟹在市场上根本卖不上价。

他在水产市场跑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卖给了一家调料厂,辛辛苦苦养了一年螃蟹,年底一算账,余承波竟赔了一百多万元。

但余承波却不打算就此放弃,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赔钱,完全是因为技术和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余承波觉得养大闸蟹这件事不能再自己瞎琢磨了,必须得找专家来帮忙。

2013年春天,余承波通过人脉关系,联系到了上海海洋大学的一名水产专家,专家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勘察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水草消失的原因。

原来,江苏省泰兴市地处长江冲积平原,当地的土壤含沙量高达80%以上,如果水草种在这样的土壤里,土壤的固草能力就会很差,水草一旦生长过快,就会漂在水面上,这时水草的根系就无法在沙土中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水草就会死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家认为只要定期修剪水草,那么水草在高沙土里也能存活。

为了提高修剪水草的效率,余承波还专门研究了一种在蟹塘里割水草的工具,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割100亩左右的水草。

除了定期修剪,余承波还给水草投放了专门增长根系的肥料,让水草在高沙土里扎根更深,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蟹塘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水草死亡的问题。

大闸蟹属于杂食动物,余承波除了每天给大闸蟹投喂饵料之外,还在附近的地里种上了南瓜。

每天,余承波都会给螃蟹喂南瓜,这样可以让螃蟹的蟹黄更好看,在他的细心呵护下,这次他的螃蟹都长得很漂亮。

从2013年到2014年,大闸蟹的行情一路上涨,余承波也因此赚了不少钱,他把赚来的钱又流转了500多亩蟹塘,养殖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与此同时余承波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每年的九月到十二月份,正是大闸蟹销售的季节,但此时余承波却发现批发市场上大闸蟹的价格很不稳定,如果光依靠批发市场卖螃蟹,后续他很有可能会遭遇销售的危机,于是余承波决定主动出击,寻找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

朱国伟是上海一家百年老字号的食品加工厂负责人,余承波为了销售自家的螃蟹找上了他,然而朱国伟在蟹塘里来来回回转了几圈后却非常失望。

虽然螃蟹的品质没有问题,但他觉得余承波的养殖规模太小,无法满足加工厂的需求,为此余承波和朱国伟来回交涉了两三个月,好不容易才让他同意了此事。

2016年,余承波向银行贷款了500多万元,在泰兴市一次性又租了1500亩蟹塘,一举成为当地最大的大闸蟹养殖户。

同年,他的螃蟹也进入了朱国伟的食品厂,价格比卖给批发市场提高了10%以上。

2019年,双方还合资成立了一家食品加工厂,而地点就选在了余承波的蟹塘旁边,大闸蟹出塘之后,一个小时之内就能进入生产车间。

到了2020年,余承波的2500多亩蟹塘,年产大闸蟹超过40万斤,年销售额超过了3500多万元。

那么,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裘克谈史

裘克谈史

品今朝古史,论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