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神仙在商朝时候可以干预人间,到了周朝却再不能干预人间?
5000年的华夏文明给后世留下了丰饶的“财富”,单单是神话传说,就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凡事有利就有弊,过于丰富的内容让我国的神话体系变得驳杂,缺乏清晰的主线。
进入网络时代后,一些网文作者对我国的神话体系进行了细致梳理,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可惜的是,有些作者的研究却走上了岔路,最后发散出了很多荒谬绝伦的解读。
比如,某本小说曾提到纣王是最后一任掌管天地的“人皇”,这个全新的解读被不少人奉为圭臬,也给周武王招来了不少恶评,甚至有读者蔑称其为人族的叛徒。
纣王真是所谓的最后一个人皇吗?周朝后神仙不能干预人间,又是因为什么?
纣王绝不是“人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纣王“人皇”论的解读在网络中大行其道,而备受世人赞誉的周武王也因此遭遇千夫所指。
此类“反转”在互联网中并不少见,之前就出现过踩李世民捧李建成,以及铜鼓贬低诸葛亮来抬高郭嘉的类似论调。
这些说法之所以能风靡一时,是因为其内容足够猎奇、足够颠覆,能营造出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氛围。
纣王“人皇”论的核心内容主是:“人皇”为天地的掌控者,神仙都在其管束之下,而纣王是最后一任“人皇”。
在“人皇”时代,凡人和神仙混居,彼此地位平等。
商朝被灭后,周武王自称“天子”,放弃了对三界的掌控,自我矮化为人间的帝王,从此人与仙不再平等。
这个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的共情,于是他们对纣王推崇备至,还把周武王放到耻辱柱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抨击。
然而,假的真不了,这个荒谬的论调很快就被戳破了。
首先,所谓纣王是最后一个人皇的说法出自于某本“洪荒流”小说,而“洪荒流”基本都是以《封神演义》为背景的。
因此,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原著中。
而凡是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在小说中,纣王压根就不是所谓的人皇,甚至他从头到尾都被臣子们叫做“天子”,和周武王并没有任何差别。
甚至严格说起来,商朝皇帝的地位要比“天子”低很多,因为商人一直信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
也就是说,在商朝的帝王看来,他们是天命玄鸟的后代。“玄鸟”是神话中的诸鸟首领,压根就不具备掌管三界的能力。
事实上,在古代神话以及《封神演义》中,能够被称为“人皇”的,只有黄帝轩辕氏一个。
之后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无论是夏朝的君主,还是商朝的君主,都不配被称为“人皇”。
在民间传说里,连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都无法获得“人皇”尊位,更不用说后来的亡国之君纣王了。
至于吹嘘纣王统治时期,人与神仙能和平共处、地位平等,这更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封神演义》的原著里,不止一次提到过,截教仙人视凡人如草芥,多次做出屠杀之举。甚至仙人吕岳、焰中仙罗宣等还做出过类似屠城的恶行,可谓是罄竹难书。
这样的恶徒,按理说应该被处以极刑,以儆效尤。然而,纣王非但没有惩处他们,反而将其邀请为座上宾,还赐下了大量财宝。
由此可见,在商纣王时代,神仙的地位远高于凡人。
就连纣王自己,面对截教二三代弟子时,都客客气气,哪里有所谓掌管三界的威风。
因此,在神话传说中,纣王绝非什么最后一任“人皇”。
相反,被部分洪荒网文诟病的周武王时期,凡人的生活反而更安宁。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神仙为何不能再干预人间
华夏神话故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武王伐纣。在此之前,神仙可以随意出现在人间,干预凡人的生活。
很多古早的神话中,神仙都是直接和普通人居住在一起的,很轻易便能产生交集。
周朝建立后,所谓的仙凡之别开始出现了,仙家踪迹变得缥缈难寻。神仙们要么居住在九天之上,要么生活在远离红尘俗世的洞天福地,轻易不会出现在人间。
从神话传说的设定来看,这些仙人并非是自愿远离的,而是在受到某些势力的约束后,不得不与凡人划清界限。
而这个约束仙神的势力,自然就是由昊天上帝掌控的天庭,而后者便是封神之战的产物。
事实上,在封神之战前,天庭就已经诞生了。但当时阐截两教势力庞大,天庭又只有小猫两三只,根本无力约束满天神佛。
为了壮大天庭,约束众仙,鸿钧道人赐下了封神榜,轰轰烈烈的封神之战至此开启。
《封神演义》中对开启这场杀劫的缘由做了清晰说明,原话是:“神仙犯戒,元始封神”。
它的意思很清楚,由于神仙们在凡间的行为不受任何约束,导致凡人们遭受了严重的压迫。
这一点,从原著中,截教弟子屡屡凌虐凡人便可见一斑。
而这种状况其实是必然的,神仙和凡人之间的力量差距实在太大了,前者稍微做得出格一点,凡人就要遭受巨大的劫难。
最可怕的是,不少神仙还未必是坏心,很多时候只是好心办了坏事。结果就让凡间遭殃,百姓民不聊生。
昊天上帝认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处理办法就是将神仙和凡人分隔开来。
这样做,对凡人是非常有利的,但仙神却很多都不能接受。因为他们的行动会被束缚,而且再也不能人前显圣了。
因此,原著中阐截两教对于封神榜都不认可,谁也不想让自家的弟子上榜。不过,面对马上要来的五百年杀劫,两教仙人最终选择了妥协,签订了封神榜。
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封神之战在杀劫的影响下,被无限扩大,截教近乎全灭,而阐教的二代弟子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因此封神之战后,原本不被人看好的天庭迅速崛起,成为了仙界的实际主宰。随后,昊天上帝制定了严格的天规天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神仙不得私自下凡。
有了天庭的镇压后,神仙们老老实实地远离俗世,不再干预人间事务。哪怕有事必须去凡间一趟,也多选择化身出行。
不过,现实中是不存在天庭的,那为什么神话传说在进入周朝后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其背后隐藏的社会逻辑,到底是什么?
神话为何会有如此转变
神话传说大抵都是超自然故事的结合,表面上看起来,它们似乎都是虚构的,绝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但实际上,历史学家们早就发现,神话传说的背后都有现实逻辑,直观反应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宗教、习俗和社会制度。
因此,看似虚构的神话背后,反映的却是真实的古代历史。
夏商时期虽然已经有了国家的概念,但基本上还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无论是宗法制度还是官僚机构都没有成型。
因此,在老百姓的心中,根本没有所谓政府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神话中自然也无法诞生具有管理职能的天庭。
而进入到周朝之后,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整个华夏的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升。而粮食的增多意味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成型,政府等管理机构也逐渐应运而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和官僚机构彻底定型,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神话传说中,自然就开始诞生了天庭。
而民间传说之所以会赋予天庭约束仙神的职责,甚至出现神仙不得私自下凡的内容,也是因为周朝对神灵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
根据后世的考古发现,商朝人是极度迷信的,他们对鬼神的坚定信仰压根不是现代人能想象的。
殷墟出土文物显示,商朝国君做任何大事之前,必先要占卜,只有得到鬼神的认同后,他们才会付诸行动。
而且为了更好地向上天祷告、获得庇佑,商朝还流行人殉、活人祭祀等残忍的仪式。
甚至可以说,商朝统治者都是“君权神授”的绝对拥护者。
但周朝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们对鬼神的态度,没有商朝人那么狂热。周礼虽然也重视祭祀,但废除了很多残忍的内容。
其次,西周建立后,祖先崇拜的思想逐渐在华夏大地流传开来。这进一步削弱了鬼神的影响,为后来“人定胜天”理念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贵族对鬼神进一步祛魅,甚至出现了“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的观点。
也就是说,商朝人心中,鬼神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当时的神话里,仙人随意干预凡间事务就是理所当然。
相较而言,西周的统治者,对鬼神的态度并不狂热,他们甚至希望对其进行约束,免得影响自己的统治。
因此,西周以后出现的神话,仙人都要接受天庭的管束,不能随意干预凡间事务,甚至不可以私自下凡。
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讨论真实历史,还是分析《封神演义》的原著,都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纣王对鬼神的信奉远在武王之上。因此,吹他能掌管三界、统辖诸神的“人皇”,实在有些贻笑大方。
神话传说的演变,基本上都暗合历史的变迁,因为神话是老百姓创造的,而老百姓对世界的认知,必然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比如没有经历过政府管理的夏朝和商朝人,根本想象不出天庭这个机构,自然也不知该如何对仙神进行约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