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认母”,宝宝有这几个表现,说明已经开始认识你并依赖你了
俗话说“三月认母”,意思是宝宝出生约90天左右,就能认识谁是自己的妈妈啦。
为啥孩子3个月才开始认识妈妈?认母期的宝宝都有哪些表现?为啥有的孩子迟迟不认母……
接下来,禾妈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下有关“孩子认母”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我们人类已经进化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但相比其它哺乳动物,我们的幼崽却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
比如,牛马羊等母乳动物,数月怀胎后生下的幼崽小牛、小马、小羊,几乎一落地就能随意奔跑躲避天敌。
但我们人类怀胎十月产下的幼崽,别说奔跑躲避天敌了,几乎除了吃什么都不会做。
因此多数科学家一致认为:人类的幼崽都是早产儿。
既然是早产儿,那我们的孩子必然有发育不成熟的地方,以下2个关键因素则直接影响了孩子一出生下来对妈妈的认知深度。
新生儿出生时的视力仅为0.02-0.05,相当于600-1000度的高度近视,只能看清距离自己眼睛20-30厘米内的模糊轮廓,而且只能本能地被强光、移动的物体吸引目光,无法自主控制看哪儿。
随着视觉系统的发育,2 个月后,宝宝的视力提升至可分辨颜色和形状,但仍难清晰识别人脸。
3 个月左右,视力范围扩展至 75 厘米,立体视觉形成,方能整合面部特征并记住妈妈外貌。
第二,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我们大脑中有两个区域主要负责建立视觉记忆,一个是负责面部识别的大脑颞叶,另一个是负责记忆的海马体。
0-3个月的宝宝,由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还未完善,上面两个区域的连接还不是很强,此时他们主要依赖地基视觉通路(比如光线的明暗对比)处理信息。所以,此阶段,即使宝宝不断观察妈妈的五官,也很难记住妈妈的样子。
但到了3个月后就不一样了,此时的孩子大脑神经系统迅速发育,大脑颞叶和海马体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加强,如果妈妈经常在孩子跟前,让孩子不断观察自己的五官信息,那宝宝就能逐渐建立稳定的视觉记忆,从而真正认识妈妈。
02 我怎么知道宝宝开始认识我了?记得我生下女儿2个月左右,每次梳头发都大把大把的往下掉,婆婆见状,就说“儿会认娘,头发掉满床”。
意思是我之所以大把大把的掉头发,是因为女儿要开始认识我了。
孩子认母,妈妈就会“掉头发”吗?
其实这并没有啥科学依据,因为产后脱发是非常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发生在产后2-7个月之间,而宝宝恰好又在2-3个月左右开始认识人,两者时间点恰好巧合,因此才有了这句俗语。
孩子认母的真正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眼神会追踪妈妈当妈妈出现在宝宝眼前时,宝宝会主动扭头、瞪大眼睛盯着妈妈看,甚至会随着妈妈的眼神移动眼神。
第二,熟悉妈妈的声音听到妈妈的声音时,即使看不到妈妈,也会立即停止哭泣,或者寻找妈妈,甚至露出开心的笑,或者兴奋的手舞足蹈。
第三,会主动贴近妈妈被妈妈抱时会主动贴近妈妈,小手会不由自主的去抓妈妈的衣服或者手,身体表现出放松的状态,陌生人抱的时候容易哭闹,被妈妈抱回就会很快恢复平静。
妈妈与宝宝互动时,比如说话或者对着宝宝笑的时候,宝宝会明显的露出愉悦的表情,比如咧着嘴笑或发出“咯咯”的笑声,甚至咿呀学语回应妈妈。
第五,妈妈离开会焦虑妈妈离开时,即使是短暂的离开,比如去隔壁屋里上个厕所,宝宝都极可能会哭闹、烦躁,但妈妈回来后便会立刻安静下来。
03 做好以下几点,宝宝会更快认出你:一般来说,宝宝通常在 3 个月左右开始认母,但并非所有孩子都严格卡在这个时间点。
毕竟孩子发育有快慢,只要在6个月前认母都正常,只要孩子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就无需过度担心。
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是通过长期的亲密接触,比如哺乳、拥抱等,逐步建立的。这种依恋关系使得婴儿逐渐学会通过母亲的声音、气味和行为来识别她。
所以,我们若想宝宝早点认识我们,就该多陪陪他,加深与他的亲密接触和互动。
比如,多和宝宝进行眼神对视,对着宝宝做出各种丰富的表情,比如微笑、皱眉、嘟嘴等;
再比如,多和宝宝说话,用温柔的语气和简单的词汇,给宝宝唱儿歌或讲简单的故事;
还有,经常抱抱宝宝,让他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和安全感。
第二,尽量妈妈照顾宝宝是通过妈妈的气味、声音、动作等来识别妈妈,对妈妈产生记忆的。
所以,如果家里有其他人帮忙照顾宝宝,妈妈照顾的少,宝宝就很难在3个月的时候认识妈妈。
尽量让妈妈成为宝宝的主要照顾者,让宝宝更快的熟悉妈妈的味道、声音、动作,从而建立对妈妈的记忆。
第三,稳定的情绪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妈妈与宝宝的互动、交流和情感连接,为孩子塑造大脑的神经连接。
若妈妈情绪不良,如焦虑、冷漠等,可能影响宝宝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进而影响大脑发育。
妈妈愉悦、放松的情绪,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积极情绪,这不仅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还有助于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所以,如果宝宝认识妈妈时间稍晚一些,妈妈切忌焦虑,因为过度的焦虑也会传递给宝宝,反而不利于宝宝认识自己。
你家宝宝是多大认母的?关于宝宝认母你还有什么其它经验要分享吗?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言论,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