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强夺中国在英工厂!复活节议会紧急开会,钢铁厂能否保住?
英国最近出了件大事!有一家跟英国发展命脉关系非常大的钢铁厂差点关门大吉,逼得政府连复活节假期都不过了,紧急通过法案去“抢工厂”,甚至说必要的时候能用“武力”控制!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这事的主角是英国钢铁公司的斯肯索普工厂,它可是英国唯一能用铁矿石生产“原生钢”的地方。啥是原生钢呢?铁路上的铁轨、建筑用的钢架、军队里的武器,都得靠它生产的钢材。要是这个厂子关了,英国就会成为G7里唯一一个不能自己生产这种关键钢材的国家,这就好比打仗的时候没了枪炮厂,盖楼的时候没了钢筋,你说可怕不可怕?
可现在,这家厂子的中国老板——敬业集团,每天得亏损70万英镑(差不多相当于673万人民币),差不多就是每天亏掉一套北京的大房子!英国政府急得不行,说“不能看着厂子就这么倒闭了”,直接动用政府权力去接管。还有人跳出来骂中国老板“故意搞破坏”,这到底是市场环境不好还是有人故意挑事?今天咱们就好好扒一扒这场“钢铁厂保卫战”!
斯肯索普工厂的高炉那可是英国的“工业心脏”。从工业革命的时候开始,英国靠钢铁发展起来,成了世界工厂,这高炉就跟英国的“老底子产业”似的。直到现在,英国的铁路轨道、桥梁建筑、军舰坦克,用的都是这里生产的钢材。要是高炉一停工,钢材就得从国外买,价格贵不说,供应链还得看别人的脸色。比如说修铁路的时候要是断了钢材,工程就得停工;军舰造到一半没钢了,国防都会受到影响。
更麻烦的是,要是高炉冷却了,再想启动就得花非常多的钱,说不定直接就报废了。这就好比你的手机没电关机了,再开机可能得换电池、修主板,成本高得让人心疼。一旦高炉报废了,英国就彻底失去了生产原生钢的能力,在G7里就会成为“弱旅”,连法国、德国都会笑话它:“当年的日不落帝国,现在连钢铁都造不了?”
这事还得从2020年说起。当时英国钢铁公司破产了,中国敬业集团花了5300万英镑把它买下来,想着“救活这个老牌企业,还能拓展欧洲市场”。接手以后,敬业前前后后投了12亿英镑,又是升级设备,又是引入数字化管理,想让老厂子重新好起来。
可谁能想到,这个厂子就像个“无底洞”,每天都在哗哗地亏钱。为啥呢?有三个大难题摆在这里:
1. 美国关税太厉害: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钢铁加征25%的关税,英国钢铁卖到美国,价格直接比美国本地的贵了很多,美国客户都不愿意买,出口量一下子就暴跌了。
2. 欧盟环保税像罚款:欧盟搞碳排放政策,厂子每生产一吨钢,就得交不少“环保税”,成本一下子就涨起来了,比德国、法国的钢铁厂成本高出近一倍。
3.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全世界钢铁生产得太多了,供大于求,价格一直往下掉,卖一吨就亏一吨。
就这么着,厂子每天亏损70万英镑,敬业集团撑了5年,实在撑不下去了,打算关了高炉减少损失。这可把英国政府急坏了:你要是关了,我们的就业、国家安全都没保障了!
英国议会复活节不放假!通过法案抢工厂还要动武力2025年4月12日,英国议会干了件不常见的事:复活节假期本来大家都在度假,结果紧急召回议员开会,就为了通过一个《钢铁工业(特别措施)法案》。这个法案说白了就是:政府可以强制接管英国钢铁公司,不仅能管采购原材料、给工人发工资,甚至必要的时候能用“武力”控制企业!
英国商务部长雷诺兹被任命为“临时管理者”,带着政府团队直接入驻工厂,承诺“先保证工人工资按时发,原材料不断供”。政府还说,这只是临时措施,接下来会想办法长期解决,比如“国有化”,也就是政府自己接手经营。
这事有多紧急呢?要知道,英国议会平时到了假期,那是绝对不会轻易改变休息安排的,这次为了钢铁厂打破惯例,可见事情有多严重。有议员说:“这个厂子要是关了,3500个工人失业,背后就是3500个家庭啊,政府必须得出手!”
在接管之前,英国政府和敬业集团谈过一次。政府说:“我们给你5亿英镑,你把高炉关了,转产电弧炉炼钢吧(一种更环保的技术)。”但敬业集团算了算:转产需要10亿英镑投资,5亿根本不够,而且转产后能不能赚钱还是未知数,再加上市场环境不好,实在不敢冒险。
结果英国政府急了,说敬业“单方面取消订单,故意关闭工厂”,怀疑中国企业“有别的目的”,比如“搞垮英国钢铁产业”。这话一出来,舆论一下子就炸开了,英国工会带着工人抗议,说“中国老板不管我们的死活”,甚至有人喊“赶走中资,保护英国产业”。
但中方觉得很委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我们是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厂子亏损是因为全球行业的问题,不是我们故意的。英国应该公平对待中企,别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卫报》《金融时报》等媒体调查以后也发现,根本没有证据证明敬业“恶意关厂”,甚至保守党内部有人承认:“2020年要不是敬业收购,这个厂子早就没了,当时根本没人愿意接手。”
英国政府强行接管以后,后遗症慢慢就显现出来了:
1. 中英关系受影响:这几年英国又是禁止华为5G,又是接管中资钢铁厂,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在“去中国化”。中企以后去英国投资可得好好想想了:今天能抢钢铁厂,明天会不会抢别的厂子?以后可能很多中企会选择“只技术合作,不控股”,免得被盯上。
2. 财政压力巨大:要是实行国有化,英国政府至少得掏出40 - 50亿英镑,而且这个高炉已经用了很多年,就算救活了,未来还要花大价钱搞绿色转型,就相当于“往一个无底洞里扔钱”。
3. 国际形象受损:英国一直标榜“自由市场”,现在政府强行干预外资企业,相当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全球投资者会想:“英国连市场规则都不遵守,说抢就抢,谁敢去那里投资?”以后英国脱欧后想吸引外资,可就更难了。
说起来,英国钢铁公司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兴衰史”。工业革命时期,它是世界钢铁业的“老大”,靠着钢铁远销全球,赚了很多钱。后来经历了私有化、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2019年破产,2020年被中国敬业集团接手。敬业当时想的是“中西结合”,把中国的数字化技术用到英国工厂,提高效率,谁知道被政治因素打乱了。
更糟糕的是美国关税的影响,让英国钢铁在国际市场上没了竞争力。比如同样一吨钢材,英国运到美国,成本比德国高78%,比法国高203%,谁会买更贵的呢?这就好比你去买苹果,两家店质量差不多,一家贵一倍,你肯定选便宜的。
现在回头看,英国钢铁的衰落,既是全球产业格局变化的结果,也有英国自己政策不稳定的原因。曾经的“世界工厂”,现在为了保住一个钢铁厂,不得不动用政府力量去“抢”,实在让人感叹:曾经的辉煌不再,现在处境大不同啊!
英国想保护自己的关键产业,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毕竟钢铁厂关系到就业和国家安全。但做法太极端了,直接抢中资企业的厂子,还怀疑人家“故意搞破坏”,这不是把合作伙伴往外推吗?
中企去英国投资,本来是想实现互利共赢,结果亏了钱还挨骂,换做是谁都会觉得憋屈。英国这波操作,有点像“既要别人帮忙,又怀疑别人偷东西”,最后闹得双方都有损失。关键产业确实需要保护,但不能靠“甩锅”和“强夺”,得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补贴技术升级、开拓新的市场,而不是把矛盾甩给投资者。
再说了,全球经济是相互依赖的,你今天抢人家的厂子,明天别人就不敢来了,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希望英国能冷静下来,好好跟中企谈谈,别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毕竟在全球化时代,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搞对抗只会让双方都受损失。
这件事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关键产业得自己有实力,平时多投入研发,提升竞争力,别等到快不行了才想起“救命”。同时,对待外资要讲诚信,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别动不动就用上政治手段,不然以后没人敢来投资了。
总之,钢铁厂保卫战背后,是一场关于“信任、规则、竞争力”的大考。希望英国能通过这场考试,也希望中企以后在外投资能少一些这样的风波,大家都能实实在在地赚钱,好好合作。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各位看官谨慎观看、评论,理性看待,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请勿恶意举报。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