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遗诏中,为何一再强调让后世皇帝照顾礼亲王家族?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1个月前 (02-28) 阅读数 557 #推荐

在《雍正王朝》里,康熙皇帝离世后,各位皇子在畅春园起了激烈争执,都不愿认可康熙临终将皇位传给胤禛这一既成事实。随后,九门提督隆科多宣读先帝遗诏,称“皇四子胤禛人品出众,很像朕,定能继承大统,现传位于皇四子胤禛”。

御史正巧持有一份康熙皇帝的遗诏,这份遗诏全篇约1300多字,而其中传位给胤禛的内容,仅仅处于遗诏最后的段落。

直至如今,康熙传位遗诏依旧争议不断,这并非御史发文要探讨的内容。不过在遗诏里,康熙皇帝特意提及了礼亲王,还叮嘱后世皇帝务必要保全礼亲王家族这一支脉。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的后代如今都平安无事。我离世后,你们若能谨慎小心保全自身,我便安心而去。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品德高尚,与我极为相像,定能继承皇位。命他继承大统,登基为帝,依礼制守孝二十七日,期满后昭告天下。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康熙帝又一次病倒卧床。他把自己心里想表达的话口述传达给满、汉大臣们。五年之后康熙帝离世,当时发布的遗诏,大体是在之前那次口述内容基础上进行删改而形成的。

康熙在遗诏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总体而言,他没给自己加太多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陈述事情。在表明自身努力时,用词极为谨慎,完全没有夸张、矫饰的痕迹。

大行皇帝的遗诏无比神圣,常规格式里,皇帝会对自己一生做简要评判,指出在位时的问题,还会公布储君人选。不过,很少有皇帝会在遗诏里,特意嘱咐后世子孙去关照某位宗室王公。

康熙皇帝为何会特意点礼亲王的名?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而后来的雍正皇帝,乃至康熙的后世子孙们,是否遵循了康熙的指示,对礼亲王家族予以照顾?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

第一代礼亲王代善,在太祖众多儿子里威望极高。努尔哈赤离世后,以代善为核心的诸位贝勒,共同推选皇太极承袭汗位。

努尔哈赤离世之际,并未留下传位的遗诏。彼时,大贝勒代善资历老且战功显赫。他掌控着实力强劲的两红旗,要是他站出来角逐汗位,皇太极能否成功上位还真不好说。

代善为人宽厚仁义,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能力比不上皇太极。后金当时处于困局,需要一位有强大领导力的人带领大家突围。代善有着如此大公无私的宽广胸怀,自然赢得了宗室王公们的敬重。

在皇太极在位时,代善多次遭受政治方面的打击。皇太极突然离世后,最高权力出现空缺,豪格和多尔衮互不相让。关键时刻,还是代善挺身而出稳定局面,支持年仅六岁的福临登上皇位。

顺治元年,小皇帝福临颁旨,赐予礼亲王代善上朝不用跪拜的特殊待遇。但那时实际掌权的是睿亲王多尔衮,顺治初年,代善过得很憋屈,只能退居幕后。到顺治五年他离世后,礼亲王爵位传给第七子满达海,还改封巽亲王。

康熙登基之际,大清开国的那些王公先辈大多已离世。而第二代、第三代世袭的王公们,长久沉浸在京城的纸醉金迷里,整天享受着繁华生活,其中有真本事、称得上杰出干才的人少之又少。

三藩之乱刚起那会儿,康熙派了好些王爷去带兵平乱,可效果不咋好。能真正派上用场、挑起大梁的,也就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这两位王公了。

安亲王岳乐身为努尔哈赤之孙、康熙的堂伯父,军事才能出众。然而,康熙一直对他有所戒备,并未轻易将重要权力交予他,即便他有着出色的军事素养,也难以得到充分施展权力的机会。

康亲王杰书乃代善之孙。顺治年间,承袭礼亲王爵位的满达海、常阿岱父子获罪,王爵便由杰书继承,而且巽亲王封号也改成了康亲王。封号虽有些混乱,大家记住一点就行,巽亲王和康亲王,本质都是礼亲王。

在康熙朝,杰书堪称最炙手可热的宗室王公。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时,他都被任命为大将军掌管军务。特别是台湾平定后,杰书的地位攀升至巅峰。康熙三十六年,杰书离世,他的爵位由五子椿泰继承。

史料里关于椿泰的记载甚少,《清史稿》仅提到“椿泰为人豁达大度,待下属宽厚。擅舞六合枪,手法灵活敏捷,可敌十多人”。由此能推测,椿泰或许颇具军事才能,可惜福薄,年仅27岁便离世。

康熙在位时,在开国诸王里,礼亲王家族的贡献尤为突出。代善两次助力扶立君主,这让礼亲王在开国诸王中稳居首位。正因如此,康熙在遗诏中特意交代,后世君主需对礼亲王家族多加照拂。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

雍正登基后,严格遵循康熙帝遗愿行事。康熙四十八年,第五代礼亲王椿泰离世,在这同一年,他的儿子崇安承袭了礼亲王的爵位。

雍正登基之后,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宗室大清洗。众多宗室王公的命运急转直下,不是被革去爵位,就是被治罪判刑。那些近支宗室更是首当其冲,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四这些人,遭到了最为严酷的惩处。

在远支宗室里,开国诸王的后裔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像郑亲王家族、肃亲王家族、顺承郡王家族、克勤郡王家族等,由于在康熙晚年卷入争储风波,到雍正时期被清算整治。

康熙时期众皇子争夺储位,康亲王崇安立场坚定地保持中立。雍正登基后,对中立派并无太多好感。就像皇五子胤祺也是中立派,他的子孙在雍正即位后也受到了牵连。

令人意外的是,雍正对崇安十分关照。康熙在位时,崇安在朝中没任要职,雍正一登基,就任命崇安为满洲正白旗都统,掌管宗人府。直至雍正十一年崇安离世,都没遭遇政治波折,可见雍正切实履行康熙遗愿,保住了礼亲王一脉。

崇安离世后,他的儿子永恩继承了爵位,封号也恢复成原来的礼亲王。永恩承袭爵位长达五十多年,史料里描述他“性格宽厚随和,对自己要求却很严格,生活节俭、不重名利,行事有原则、始终如一”。

乾隆借为多尔衮平反的契机,把开国诸位王爷的爵位确定为世袭罔替,这便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第一代礼亲王代善能在太庙配享祭祀。还规定往后朝会站班、出班发言,都以礼亲王居首,礼亲王由此成了大清头号王爷。

评论列表
  •   用户10xxx47  发布于 2025-03-21 15:17:03  回复该评论
    没有所谓康熙遗诏,康熙死时什么也没有留下,所谓遗诏不是康熙本人写的,是雍正继位几日后拿出来的。电视剧不是真实的历史。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北京城连续几天城门紧闭,谁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皇帝都做了,造一份所谓遗诏不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