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票规则到烟雾信号,选举团在古老又复杂流程下竟选出美籍教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2025年4月21日,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享年88岁。他的离去,不仅带走了一位以宽容和进步著称的宗教领袖,更拉开了一场牵动全球13亿天主教徒心弦的权力交接大幕:新教皇的选举。
在经历了复杂到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古老选举方式下,令全世界都震惊的是:最后选了个美籍教皇。
这种古老的选举仪式是什么样的?
而白烟飘起的那刻,这位被选出的美籍教皇又代表了什么不一样的新篇章?[给你小心心]
01神秘的“钥匙密室”

当全球80岁以下的枢机主教(红衣主教)收到来自梵蒂冈的召集令时,他们的生活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根据天主教传统,这些身着红色长袍的高级神职人员必须在教皇逝世后的15至20天内抵达罗马,进入西斯廷教堂参与秘密选举。而这一次,共有133位符合条件的枢机主教从世界各地赶来,创下了历史纪录。
进入西斯廷教堂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彻底与外界隔绝了。手机、网络、甚至连手表都被没收,整座教堂被安全专家反复排查,确保没有任何窃听设备。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源自拉丁语“conclave”,意为“用钥匙锁上的房间”,自1274年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以来,已延续了近八个世纪。
在正式投票前,枢机主教们会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一场庄重的弥撒。这座安葬着首位教皇圣彼得的教堂,此刻成为了他们与上帝对话的起点。当最后一缕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在祭坛上时,133位红衣主教缓缓步入西斯廷教堂,厚重的木门在身后“咔嗒”一声锁上,一场关乎信仰与权力的博弈,就此拉开帷幕。
02史上最严苛的选举规则
教皇的选举投票规则之严格,堪称全球之最。

分成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两轮投票,每轮投票前,枢机主教们都要集体祈祷和忏悔,随后在选票上写下候选人的名字,折叠后依次投入圣爵形投票箱。计票过程全程录像,但结果必须严格保密,直到烟囱冒烟的那一刻。
根据规定,新教皇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才能当选。这意味着在133位枢机主教中,至少需要89票才能胜出。如果前九天的投票未能达成这一目标,规则将放宽为简单多数。不过,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极为罕见,自1274年以来,只有17次选举进入了“简单多数”阶段,最近一次还是在1978年。

投票结束后,选票会被当场焚烧。为了让全世界都能第一时间知晓结果,梵蒂冈在烟囱里做了巧妙的设计:未选出新教皇时,选票会与湿稻草混合焚烧,冒出滚滚黑烟;一旦有人获得足够票数,选票将添加化学燃料,确保升起的是纯粹的白烟,同时圣彼得大教堂的钟声会随之敲响。

这种延续了数百年的“烟雾信号”,至今仍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031006天与24小时
选举的时长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

历史上最长的一次选举发生在1268年,教皇克勉四世去世后,枢机主教们用了整整1006天才选出继任者。当时的枢机主教们被困在一座没有屋顶的宫殿里,甚至连食物都被削减,最终在民众的压力下才达成共识。

而最近的两次选举则高效得多:2005年本笃十六世的当选用了两天,2013年方济各更是在第五轮投票后就脱颖而出。这一次,枢机主教们原本计划在5月5日开始投票,但为了让大家有更多时间沟通,最终推迟到了5月7日。
结果,他们仅仅用了24小时就完成了选举,5月8日傍晚,西斯廷教堂的烟囱准时升起白烟,全球天主教徒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
04首位美国籍教皇的诞生

当身着白色长袍的罗伯特·普雷沃斯特出现在阳台上时,广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这位69岁的美国籍枢机主教,以89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第267任教皇,成为历史上首位来自美国的“上帝代言人”。
要知道普雷沃斯特的当选,堪称天主教历史上的一次“地震”。

他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却在秘鲁度过了大半生。作为奥古斯丁会神父,他曾在利马贫民窟为穷人服务多年,还担任过奇克雷约大主教。这种“接地气”的经历,让他在保守派和进步派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他支持方济各的改革路线,主张关注移民、环境等社会问题,同时又以温和的态度赢得了保守派的信任。
在当选后的首次演讲中,普雷沃斯特用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交替说道:“我首先是一名基督徒,一位主教,然后才是教皇。让我们一起走。”他特别提到了方济各,称其“微弱却充满勇气的声音”将永远指引教会前行。这番话,不仅安抚了教会内部的分歧,也让全球信徒看到了团结的希望。
05“美国优先”与教皇权力

如果说这次选举谁最开心,那肯定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了,他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祝贺,称这是“美国的莫大荣誉”,并强调这符合“美国优先”的叙事。
然而,英国《卫报》却泼了冷水:普雷沃斯特选择“利奥”作为教皇名号,暗示他将延续方济各的改革路线,这与美国保守派的立场存在明显差异。
事实上,普雷沃斯特的当选一点也不偶然。
要知道美国拥有全球第四多的天主教徒,大约教徒都有7000万,占总人口的20%。随着美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天主教内部早已暗流涌动,枢机主教们意识到,选择一位美国籍教皇,既能扩大教会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又能借助美国的政治资源推动改革。而普雷沃斯特在秘鲁的经历,则巧妙地平衡了“美国背景”与“全球视野”,让他成为了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人选。
06白烟背后的启示

这场选举,不仅是对教皇个人的考验,更是天主教在现代社会的一次自我审视。
当普雷沃斯特站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用西班牙语向拉丁美洲信徒致意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试图打破地域界限、拥抱多元文化的教会。而他选择“利奥”作为名号,更传递出强烈的革新信号。
在全球化浪潮下,天主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徒数量下降、神职人员丑闻频发、教义与世俗价值观的冲突加剧。普雷沃斯特的当选,或许能为教会带来新的活力。
从1268年的1006天到2025年的24小时,从西斯廷教堂的烟雾信号到全球直播的阳台演讲,教皇选举的形式在变,但核心始终未变,它是天主教信仰的延续,是人类对精神领袖的集体期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