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十二道金牌密码,江州岳飞墓出土宋代军用密码竹简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其精忠报国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然而,他最终被秦桧以 “莫须有” 罪名陷害,这一悲剧性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其中,秦桧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情节,更是引发后人无数猜测,这十二道金牌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密码呢?
在宋代,“金牌” 可不像现在我们理解的那种荣誉象征,它是一种用于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命令的特殊标志。这金牌由内侍省派人递送,说白了,就是朝廷传达万分紧急且重要命令的玩意儿。据史料记载,这金牌是用木头做成条状,大概有一尺长,浑身涂满朱红油漆,上面还篆刻着 “御前文字,不得入铺”8 个黄金 “警” 字。传递的时候那叫一个快,日行 500 里,昼夜不停鸣铃飞递,跟现在的 “特快专递” 有得一拼,而且望之者无不避影,可见其权威性和紧急性。
当年岳飞在前线作战,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打得金兵节节败退。就在他乘胜追击,眼看着就要收复更多失地的时候,皇上先是发了一道圣旨,说大宋已和大金议和,边境无事,让岳飞带领全军立刻回兵进京,还要加封官职,三军有功将士也都有升赏。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岳飞忠心耿耿,当时也召集各将到元帅府大厅商议,心里难免有些犹豫。结果还没等商量出个所以然呢,“皇上金牌到”,而且这口气一下子就变了,命令岳飞带军即刻进京,不得迟缓,还强调见金牌如见朕面,必须立刻照办。这还不算完,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金牌接连而至,到了第七道金牌,圣令已经变成再不火速返京就作叛逆论处;第八道金牌更是严厉,说若再迟延即是违逆圣旨,立斩不赦。一天之内,十二道金牌就这么一道接一道地发到了岳飞手中。岳飞接到这十二道金牌,悲愤交加,痛心疾首地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这十二道金牌,表面上看是召回岳飞的命令,可背后的 “密码” 恐怕没那么简单。秦桧一心主和,他害怕岳飞继续打下去会破坏与金国的和谈,进而影响自己的权势地位。所以,这十二道金牌很可能就是秦桧和宋高宗合谋,用来阻止岳飞北伐的手段。宋高宗呢,或许也担心岳飞势力过大,功高震主,再加上他本身就有求和的心思,于是和秦桧一拍即合。这十二道金牌,就像是一把把锁,锁住了岳飞北伐的脚步,也锁住了南宋收复失地的希望。
而在江州的岳飞墓,也曾有惊人发现 —— 宋代军用密码竹简。这一发现,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宋代军事机密的窗户。在古代,情报传递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就像商末周初就有 “隐语”,用约定的暗号传递情报;还有 “阴符”,早期由竹板制成,后来也用木片、铜片替代,君主和将领事先约定不同长度的符节代表不同情报,专人传递,保密性挺高,不过传递内容有限,只适合小型重要情报。再后来有了 “阴书”,能传递更丰富的情报,把机密内容写在木简或竹简上,分成 3 份由 3 名使者传送,就算有送信人被俘,情报也不至于完全泄露。
到了宋代,军事情报更是配有密码,用 1—40 的数字代号 “密码本” 替代情报信息,大大提高了情报的保密性。江州岳飞墓出土的宋代军用密码竹简,很可能就是当时宋军使用密码传递情报的实物证据。想象一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竹简承载着重要的军事机密,在前线和后方之间传递,为宋军的作战决策提供关键信息。它们就像战场上的隐形战士,悄无声息地发挥着巨大作用。
可惜啊,岳飞这样一位英勇善战、一心报国的将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奸臣的陷害。他的故事,成了历史长河中悲壮的一幕。咱们作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除了为岳飞的遭遇感到惋惜,也应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比如说,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对正义和忠诚的坚守。
各位朋友,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让你对秦桧十二道金牌密码和岳飞墓出土的宋代军用密码竹简有了新的认识,那就请动动你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吧,保准你往后的日子财源广进,好运连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