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秀解散,汽车媒体理想主义再次败给现实
今天瞧见铁秀散伙了,心里头不禁泛起诸多思索,那就索性写点感想吧。铁秀这个账号啊,那可是我们一路见证着成长起来的呢。我们公司打从一开始就对它青睐有加,老爱拉着视频团队一起琢磨他家的节目,就像老师带着学生研究优秀范例一样。就看着铁秀的粉丝像火箭似的往上蹿,从几万一路飙到10万、50万,后来在B站都有90多万的粉丝了,照这个势头,在单个平台上冲破百万粉丝那都不叫事儿。
铁秀的节目那也是不断地推陈出新,变了好多花样。最开始是那种搞笑小剧场的风格,跟演小品似的,可有趣了。然后呢,加了个女主持,这就像是给小品里加了个新的角色,让剧情变得更丰富了。接着又在开场加上TVC级别的空镜,就好像给节目加了个炫酷的开场动画。最后还在结尾加了段产品亮点介绍,这一套流程下来,节目就逐渐成形了。
不过呢,我自己心里一直觉得铁秀这个栏目啊,就像一个困在小圈子里的小兽,有几个关卡得想法子突破。
先说第一个吧,它太依赖段子了。写段子可全靠灵感这玩意儿,那种幽默劲儿就像一道高高的城墙,把它的内容保护得好好的,同时也把这个内容的标准化给限制住了。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借鉴那些著名电影的情节,可借鉴多了观众也会看腻的呀。而且因为文本创作不能标准化,商业化变现就像在布满荆棘的路上走路,特别困难,不是每个商业项目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下手的,营收的上限就明晃晃地摆在那儿,像个大盖子盖着。
再看第二个问题,以前它拍摄的精致程度和那流程周期,就决定了它顶多月更,运气好能半月更一次。所以后来才弄了个小剧场形式来解决更新频率的事儿。就算是周更好了,铁秀一年也就52期节目。这在汽车行业里,就像在时效性的大河里划船划得太慢了,做出来的内容很难在第一波就掀起大浪,只能守着原来的那点流量,难怪粉丝数量一直冲不破百万,单期流量也就百万次左右打转转。
还有啊,他们的团队小得可怜,每个人的工作量大得都快爆棚了。瞅一眼制作人员名单,就五六个人,之前一个女主持还走了,感觉多养一个人都难如登天。这就是商业化没跟上闹的,没有足够的商单来撑着团队扩充,而商业化不行就是因为节目没有标准化产出。
总之呢,在汽车媒体这个圈子里,商业化就像个大尾巴,甩都甩不掉。
从我们自己操盘的情况看啊,一个六七个人的团队,一年商业化营收要是达不到300万,那简直就是在生死边缘挣扎,再低就很难有心思好好运营了。300万扣掉那些常规费用,大概还剩240万,要是每个商单都是20 - 30万的话,就得接10个商单才能稳住运营。对于铁秀来说,一年才产出50个视频,就算合作占比达到内容总量的20%,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对自己和观众来说,都像是对着一块硬骨头,咬着牙也不一定能啃得动。
而且铁秀有个头疼的事,单期成本挺高的。按照拍摄水平和制作周期来估算,每个月光人力成本就得15万,再加上每期租车、买设备啥的,两三万又没了。这么一算,就算一年有300万的营收,那也是刚好够本儿,股东们拿着工资给自己干活儿,还不如出去找个轻松活儿呢。
最后没办法,铁秀突破不了这些瓶颈,就散伙了,各走各的路。
这时候我们得想想,B站这个主阵地啊,以前让那些汽车媒体觉得自己靠着平台分成就能快快乐乐地活下去。可看看现在的铁秀,在B站这个汽车媒体的顶流平台,每期百万流量,也就几千到一万的收入,这连制作成本都盖不住啊。
所以在B站上能长久混下去的,大多是低制作成本的号。就像我很喜欢的美食作家王刚,每期流量大概在20万到50万之间,他要么是探店吃饭,要么自己做饭,拍摄和剪辑都不复杂,一期节目成本才两三千块,流量分成就够覆盖成本了,这种就可以做得量大管饱,一个月养个拍摄剪辑师就够了。
百万粉丝的门槛就像一个大山,把铁秀死死地拦住了,让它一直没找到出圈的机会。就像大家讨论它解散的时候,好多汽车圈的朋友都纳闷,铁秀是谁?这就是没出圈的结果,自己都养不活自己,更别说让平台养了。以前三大垂媒给自媒体的号各种发钱、发商单、发独家创作费用,不也没见谁真就靠这个活下来嘛。经历了这些事,自媒体就知道,还是得靠自己去跑商单。
现在媒体行业分化的情况可明显了。流量分发机制对头部媒体那是偏爱得很,资源和影响力都往那儿跑,就跟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城墙似的。像数码媒体里的影视飓风,那可是大制作团队,次一级的大V也不少。他们靠标准化的流程和选题,内容产出一箩筐。就拿影视飓风来说,1月有7个视频,去年12月有9个视频,每个月1 - 2个商单,合作比例很合适。一年营收上亿,Tim就成了行业里大家心里向往的地方,这马太效应可太明显了。
同样的,像韩路这样的头部汽车媒体,内容部七八十号人,标准化制作的内容在网上能吸引各种各样的观众,影响力大了,商单自然就多了。
所以说啊,虽然现在大家都喊着打造个人IP,但真正能应对经营风险把流量变成钱的还是机构自媒体。从厂家的角度看,机构自媒体需要的大商单、大内容量,对他们来说也是能掌控的资源,这样机构自媒体的“可控性”就更高了。
要是哪个自媒体号说靠流量变现、靠电商盈利,不靠车企商单,那对车企来说就是个没啥意义的账号。现在虽然也有这样的大V,但从长远看,他们缺乏持续经营的能力,一旦平台流量没了、粉丝兴趣变了,或者平台变了,账号的生命力就像风中的蜡烛,很难一直亮着。
总的来说呢,铁秀解散虽然让人觉得可惜,但媒体这行啊,天花板不像咱们想的那么高,做生意不能光有人气,还得赚钱,得懂商业逻辑,在商单和流量之间找到平衡,不然很难走得长远,要是就想挣俩快钱也就罢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