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暴雨来袭:增城永宁短时雨量达85.2毫米,新塘镇街道变“水乡”
2025年5月9日,广州市多区发布了暴雨预警,其中增城区永宁地区的短时降雨量达到了惊人的85.2毫米。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是新塘镇的部分街道,由于排水系统无法及时应对如此大的降水量,导致严重积水,不少车主形容开车如开船,走路如同潜水。更有甚者,一些电动车(广州方言中常被称为“电鸡”)在积水中行驶,仿佛变成了水陆两栖交通工具。本文将详细回顾此次暴雨事件的经过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5月9日下午至晚间,广州市区及周边地区迎来了强降雨天气。特别是增城区永宁地区,在短时间内降雨量迅速攀升至85.2毫米,超过了历史同期平均水平。气象部门紧急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注意防范洪涝灾害。广州市应急管理局随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安全提示信息,呼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远离低洼地带和危险区域。
在这场暴雨中,增城区的新塘镇成为了重灾区之一。由于地势较低且排水设施老化,部分街道积水深度超过1米,许多车辆被困在水中动弹不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主在接受采访时描述道:“当时我正开着车回家,突然间就看到前面的道路被淹没了,水位越来越高,车子几乎漂了起来,真的有种开车如开船的感觉。”行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由于积水过深,许多人不得不卷起裤腿涉水前行,有些人甚至只能选择绕路或等待救援。“走路如潜水”,这是很多市民对于当天情景的真实写照。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大量照片和视频,显示人们艰难地在齐腰深的积水中跋涉,场面十分狼狈。更有趣的是,一些电动车在这种情况下意外地展现出了“水陆两栖”的能力。尽管这些车辆并非设计用于水上行驶,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们竟然能够在浅水区勉强前进,成为临时的“水上交通工具”。不过,专家警告说,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可能损坏电机等关键部件,还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面对突发的暴雨灾害,广州市各级政府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紧急疏散: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挨家挨户通知并协助居住在危险区域内的居民撤离到安全地点;
交通管制:交警部门对积水严重的路段实施临时封闭,并引导车辆绕行,确保交通安全;
排涝作业:市政工人加班加点清理下水道口堵塞物,启用抽水泵加速积水排放;
物资供应:民政部门调拨帐篷、食品、饮用水等必需品,为受影响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信息发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平台及时更新灾情动态,指导民众做好自我防护。
虽然此次暴雨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未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但它也暴露出了广州市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一些老旧城区,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难以满足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需求。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
加大对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的投资力度,提升其抗灾能力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广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生态措施,增强自然蓄水功能;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气象预报、应急管理、市政维护等工作的无缝对接;
开展全民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广州暴雨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自然灾害无处不在,只有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防御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快补齐短板,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从自身做起,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自然资源,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毕竟,一个和谐共生的社会,才是抵御一切挑战的最强堡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