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多糖重塑肠道菌群抗癌 微生物组学突破成果
西湖论坛揭示菌群抗癌新机制
在4月11日召开的西湖论坛上,陈栋梁院士团队发布的《桑黄多糖-肠道微生物互作研究》震动。这项历时3年的研究首次证实,桑黄多糖可通过"菌群-代谢-免疫"三重调控网络激活抗癌防线,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创新范式 肠道菌群结构可视化革命
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团队捕获了关键菌群变化数据:
· 给药14天,艾森伯格菌属增殖520%,该菌株具有降解致癌物的特殊功能
· 疣微菌门丰度提升300%,其代谢产物丁酸盐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厚壁菌/拟杆菌比值(F/B值)下降62%,该指标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
微生物代谢的"抗癌密码"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桑黄多糖展现独特的三维调控能力:
1. 益生元作用:促进双歧杆菌定植率达89%,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2. 代谢重塑:提升短链脂肪酸产量137%,其中丁酸盐浓度增长210%
3. 免疫激活:通过肠-肺轴使肺部NK细胞活性提升75%
菌群移植验证关键机制
研究采用FMT菌群移植技术,将给药组小鼠菌群移植给无菌鼠后:
· 肿瘤体积缩小61% vs 对照组
· 化疗药物耐受性提升2.3倍
· 免疫检查点PD-1表达下降58%
从实验室到餐桌的转化之路
陈栋梁团队构建的"菌种-多糖-代谢物"数据库已收录872种相互作用关系。其开发的桑黄益生菌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
· 放疗患者腹泻发生率降低83%
· 免疫治疗应答率提升至79%
· 抗癌药物肝毒性下降67%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