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8月,伟人巡视广州时,敲打丁盛黄永胜如果倒了,你们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丁盛是四野出来的开国少将,他和林彪、黄永胜他们关系很铁。
林彪那事儿一出,他居然一点儿没受影响,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聊聊丁盛将军的人生旅程,他在1955年被授予了开国少将的荣誉。
1913年,丁盛在江西省于都县呱呱坠地。他17岁那年,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军人。
1932年那会儿,丁盛入了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心里头别提多光荣了。
说起来也奇怪,丁盛很早就参军入党了,但为啥到了1955年,他就只拿了个少将军衔呢?
这主要是因为丁盛在早期立的军功并不多,他是个属于后来才展现出才华的军人,算是大器晚成。
土地革命那会儿,丁盛也是打过不少硬仗,立过战功的。但要是跟其他那些大名鼎鼎的将领比起来,他的表现就显得没那么亮眼了。
丁盛真正打响名头的那仗,是衡宝战役。这场大战是林彪领头,专门对付白崇禧的部队,目标就是要把他们一举消灭。
在这次战斗中,丁盛是四野135师的领头人,他的任务是挡住白崇禧手下那支强大的钢7军。钢7军啊,那可是白崇禧手里的宝贝疙瘩,装备顶呱呱,士兵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高手。
丁盛带着部队飞快赶路,结果一不留神,竟然一头扎进了钢7军的埋伏里。在这紧要关头,丁盛一点也不慌张,他迅速指挥部队抢占周围的山头,一边还赶紧联系友军,让大家坚持住,等着援兵来救。
林总得知135师陷入困境后,他立刻行动,调集了6个军的兵力,打算把钢7军给反包起来。
这时候,丁盛带领的135师主动发起了攻击,跟外面的友军联手,来了个内外夹击,战场上到处都是他们的火力点。他们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最后成功干掉了敌军五万多人,真是打了个大胜仗。
这次打仗,丁盛带着一个师的兄弟,愣是把敌军的一个王牌军给拖住了。后来,等友军一到,他们联手把敌人的主要战斗力给打没了。
打完这场仗,丁盛一下子就出名了。他不仅得到了林总的夸赞,就连中央军委都专门发了封表扬的电报给他。
丁盛开始真正让大家注意到他,其实是在解放战争那会儿。打那以后,他的战功就越来越显赫了。
1953年那会儿,丁盛被提拔为新成立的第54军的军长,他参与了朝鲜战争里的最后一场大战,就是金城反击战。
这次战斗,丁盛带着队伍狠狠收拾了韩国军队,跟其他友军一起,总共干掉了美韩联军7万多号人,真是给我们军队长脸了。
金城反击战大获全胜,让美韩联军最后的那点念想彻底泡汤了。他们老老实实回到了谈判桌前,乖乖在停战协议上按了手印。
1959年那会儿,丁盛带领的第54军也去了西藏平定叛乱,给西藏的安稳出了大力气。
1962年的时候,印度军队在咱们边境那边故意找茬,中央军委看清了形势后,决定打个自卫反击战,好好教训下他们,灭灭他们的威风。
四川那边的第54军又接到命令,要去打外敌了。到了那年10月,他们搞了个前线指挥部,由丁盛来领头,这个指挥部管着第54军还有昌都军分区的队伍。
瓦弄战斗中,丁盛带着部队一共干掉了1200多名敌人,还把剩下的印度军队撵到了边境线那边去。
这一仗打下来,丁盛算是把印军的底摸透了。在他看来,印度老说自己继承了“日不落帝国”的名头,可实际上战斗力真不行,连国军都比不上,简直就是纸老虎,一打就垮。
对印自卫反击战咱们赢了,这让印度明白了咱们的厉害,之后他们就不敢再轻易找茬了。从那以后,边境地区安安稳稳地过了三十多年,这多亏了丁盛和那些打仗的战士们。
打完对印自卫反击战后,丁盛火了,一下子成了大家眼里的明星人物,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辉煌时期。
1964年某天,中央军委的大管家罗瑞卿跑到成都军区去看了看情况。
那时候,罗瑞卿来到了54军,他找丁盛聊了聊。在聊天过程中,罗瑞卿告诉丁盛,上面有意让他去新疆,担任建设兵团的副头儿。
丁盛打了几十年的仗,对去建设兵团搞生产这事儿不太感冒。所以,他直接跟罗瑞卿说,这任务他不接。
之后,总政的二把手徐立清也来劝说,但丁盛还是一口回绝了。
到最后,还得靠贺老总出奇招,他直接跟丁盛讲:“去建设兵团不光是种地那么简单,训练也得抓起来。我还打算给你调配榴弹炮团和坦克,让你整出十个武装师来,重点就是搞训练!”
贺龙一番诚恳的话语,说得丁盛心里激动不已,他连忙点头答应,随后收拾行装就去了新疆报到。
特殊时期一到,新疆也受到了影响,丁盛的工作也跟着受到了冲击,他很少有机会被动应对。
因为这个缘由,他特地跑到北京去找老领导黄永胜,想让黄永胜帮他换个岗位。
黄永胜以前当过丁盛的上司两次,他们之间有不错的交情。看到丁盛来找自己帮忙,他就把丁盛引荐给了林彪。
丁盛跟林彪表达了想回到野战部队的想法,黄永胜也在旁边附和着。林彪虽然没有当面答应,但心里已经琢磨着要帮手下的这两个人了。
过了四个月,丁盛收到了新的任命,让他去广州军区当副司令员。巧的是,广州军区的司令员正是黄永胜,这样一来,他们俩又成了上下级。
没过多久,黄永胜就被调到了北京,当上了总参谋长。在广州军区那边,副司令员还剩几个,林彪就提议让丁盛来当第二任司令员。
那时候,开国中将詹才芳不光是广州军区的副司令员,他早在解放战争那会儿就已经是四野的一员了。可奇怪的是,他居然没当上正职司令员。
1971年夏天8月份,大领导到南边巡视工作时路过了广州,还特地抽空会见了丁盛他们一行人。他跟丁盛讲道:
你跟黄永胜走得这么近,关系铁得很。要是他哪天栽了,你打算咋整?
这很明显,大佬这是在给他提个醒呢。
丁盛听完之后,就慢慢开始和黄永胜疏远了。
没过多久,林彪那事儿一出,黄永胜他们四个铁杆手下就被拉去单独调查了,可丁盛却跟没事人一样。说起来,这也多亏了上头看重丁盛的本事,暗中给他挡了灾。
1973年的时候,根据一位重要人物的建议,大军区的司令员们来了个大换班,丁盛呢,就被调到了南京军区去当司令员了。
许世友原本是南京军区的司令员,后来被调到了广州军区当司令员。在离开前,他专门跟驻扎在南京和苏州那块儿的第60军的军长和政委打了声招呼,让他们务必保持队伍的稳定。
那时候,南京军区的一把手政委是张春桥。所以,张春桥那一伙人也试着去跟丁盛套近乎。
1976年8月8号,丁盛把大洋山岛和小洋山岛都看了个遍后,就从吴淞口回到了陆地,然后直接去了延安宾馆住下。
那天晚上,张春桥一点头,马天水、徐景贤还有王秀珍他们就来了,说是来看望丁盛。几个人在屋里头聊了阵子。
徐景贤后来交代说,丁盛提起过第60军的驻扎地离上海很近,位置很关键。但问题是,军长张明和政委魏金山都听许世友的,丁盛根本指挥不了他们。
讲完之后,丁盛就催促徐景贤他们早点规划未来,随后大家便各自分开了。
1976年10月,江青带头的那个“四人帮”组合垮台了。
1977年3月份,丁盛因为被卷进那事儿,遭到了隔离调查,最后还被踢出了党。
到了1982年,上面经过研究,觉得丁盛虽然犯了点错,但不算啥大问题,再加上他以前打仗时立下的功劳。因此,就决定不追究他了,让他退伍,然后按照团级干部的待遇,交给地方去安排工作。
丁盛心里憋着股劲儿,觉得不太公平,于是他就找上级领导还有以前的老首长去说理,可到头来,还是没能得到一个让他心里舒坦的答案。
多亏了老战友和老首长的出手相助,上面的人念及丁盛过去立下的赫赫战功,本着帮人帮到底的原则,把他的生活待遇提升到了副师级的水平,还安排他到广州军区的干休所去养老。
另外,丁盛每个月的生活费猛地涨到了500块,这在九十年代刚开始那会儿,已经算是挺多的了。
丁盛的亲人呢,也被安排过来跟他一块住了,一家人就这样生活在了一起。
所以,丁盛晚年过得还算舒坦。家里有亲人陪着,生活条件也挺好,还能常跟老战友见面,这日子多乐呵啊!
丁盛老年时跟家里人聊天,挺感慨地说:“我到了这把年纪,有两个可以依靠的,一个是咱们组织,另一个就是我那些老战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