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用这种方式批评孩子,真的会影响娃一生的底气与信心,要谨慎

西红柿妈妈 3天前 阅读数 122 #育儿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就是,“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们的父母也确实是对我们严格要求、严厉地批评,鼓励式教育几乎很少见。

现在,我们也是父母了,有的人依然秉承着从老一辈那里学来的打压式教育方式,对现在的孩子却不是那么友好。

朋友的孩子小涛,他刚刚上初中一年级,也是最叛逆的时期。

放学回家,他邀请好朋友一起去自己家里写作业,妈妈正在低着头寻找什么。

看见儿子回来,妈妈横眉怒目,大声向他喊道:“我放在电视旁边的800块钱,你看见了吗?我都找了好半天了,肯定是你拿了,小时候就偷过一次钱,现在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朋友不问缘由劈头盖脸就这样骂人,很吓人,小涛的同学见状赶紧走了。

朋友还生气地坐在沙发上,不准备做饭,她说“如果找不到这800块钱,全家就饿肚子吧”。

小涛争辩不是自己偷的,妈妈更生气了。

没过多久,小涛的爸爸回家,和妈妈一起在他们的卧室里找到了那些钱,出来想要做饭的时候,发现儿子却不见了。

后来他们找到小涛时,他死活不肯回家,说再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了,也不想去学校了,宁愿辍学去打工。

如果孩子犯错了,我们做家长的第一步想到的就是要批评孩子,但是,我们想不到的后果,可能要严重很多。

因为批评孩子不当,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同时性格成长也会受到影响!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犯错了不能批评,而是批评的方式要正确!

第一

批评孩子前要弄清楚事实,不要冤枉孩子

如果家长不搞清楚事情的原因就批评孩子,他会感到非常委屈。

父母不查明原因就批评孩子,容易冤枉孩子,他们心里肯定不服气,而且这还会影响亲子间的信任,也不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问题。

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他们可能只看到自家孩子动手打人就批评了,结果是别的小朋友先挑衅,自家的孩子只是正当防卫。

我们家长清楚事实才是批评孩子的基础,只有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另外家长批评孩子,要有原则性。

我们要向孩子传递一套明确的是非观,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绝对不可以做的,比如孩子撒谎,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等。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他,你违背了什么规则,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二

批评孩子时,父母要控制好情绪

有一个朋友很优秀,但是内心非常自卑,因为从小到大,她妈妈经常情绪失控,她天天听到的就是大声怒吼和贬低性的语言。

所以,她总是没有安全感、自卑。

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犯错以后,都是情绪非常激动的,越是批评孩子,越是情绪激昂,往往就是口不择言,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想要教育好孩子,我们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保持冷静的父母,能够以平和、理性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批评内容,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被父母的情绪吓到手足无措。

第三

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

有一个妈妈,教育孩子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记得在一个亲戚朋友聚会的场合,孩子因为兴奋而大声喧哗,妈妈知道孩子打扰大家了。妈妈如果当场严厉批评,会让孩子陷入窘迫,大人也会比较尴尬。

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孩子带到了安静的角落,跟他小声地说明这样做为什么不合适。

妈妈既指出了孩子的错误,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大家感到很舒服。

吃饭的时候,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在公众场合更不要批评孩子。

当有外人在的时候,孩子的自尊心会更强烈,被批评可能会感到羞耻,产生自卑或者是叛逆的情绪。

第四

批评孩子过后,安抚情绪很重要

一位资深老师说,她批评班上犯错的孩子,批评过后就是谈心,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为什么会被批评?

孩子的情绪平复了,才能做到从心里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诚心诚意地去改变。

批评孩子过后,父母适当的安抚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批评的是他们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否定他们这个人。

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用温和的语气说“妈妈批评你是因为希望你能改正错误,并不是不爱你了”。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耐心地听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同时也有助于修复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都是批评和鼓励并行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循循善诱,批评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明白行为边界,引导他们改正。

而鼓励则好似阳光,给予孩子自信和动力,让他们更勇敢地去尝试、探索。

互动话题:家长们,你会批评孩子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西红柿妈妈

西红柿妈妈

自媒体育儿达人,两个孩子的妈妈,教你更科学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