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和M受体阻滞剂。
(1)α-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肌肉张力,使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达到缓解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道梗阻的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多沙唑嗪、阿呋唑嗪、特拉唑嗪、坦索罗辛和赛洛多辛等。这类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相关研究显示,上述不同品种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平均改善30~40%、同时使最大排尿速率提高16~25%[]。α1受体阻滞剂一般在治疗后48小时内即起效,如连续使用α1受体阻滞剂1个月无明显症状改善则不应继续使用,同时也不推荐患者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的α受体阻滞剂,这不但不能增加治疗效果,而且会招致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
α1受体阻滞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困倦、体位性低血压、异常射精等,体位性低血压更容易发生在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同时服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中。服用α1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时可能出现虹膜松弛综合征,因此建议在白内障手术前停用α1受体阻滞剂。

(2) 5α-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患者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的转化,进而降低前列腺内双氢睾酮的含量,达到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下尿路症状的治疗目的。
在人体内,含有两种5α-还原酶。Ⅰ型主要分布在前列腺以外的组织中(例如:皮肤或肝脏) ; Ⅱ型主要分布在前列腺内。非那雄胺作为经典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Ⅱ型5α-还原酶,而另一种代表药物度他雄胺则可同时抑制Ⅰ型和Ⅱ型5α-还原酶,二者对于前列腺内的DHT水平的降低幅度为85-90%。5α-还原酶抑制剂能够缩小前列腺体积20%-30%,同时明显减少患者急性尿潴留和接受前列腺手术的概率。5α-还原酶抑制剂适用于治疗前列腺体积较大同时伴中-重度症状的患者。
和α1受体阻滞剂相比,5α-还原酶抑制剂的起效时间相对较慢,一般在使用6-12个月后获得最大疗效,其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异常、性欲低下和其他如男性乳房女性化、乳腺痛等。
(3) M受体拮抗剂: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尿频、尿急和排尿不尽感为主要临床表现。M受体拮抗剂可以缓解膀胱肌肉的过度收缩,降低膀胱敏感性,从而改善上述症状。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托特罗定和索利那新。由于应用上述药物可能造成残余尿量增加和急性尿潴留,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随访残余尿量的变化,特别是当患者残余尿量>200ml时,M受体拮抗剂应慎重应用;M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头晕、便秘、排尿困难和视物模糊等,多发生在用药2周内和年龄>66岁的患者。M受体拮抗剂过敏者禁用于尿潴留、胃潴留、窄角性青光眼以及对该药过敏的患者。
(4)植物制剂和中草药:有研究显示植物制剂(包括中草药)适用于BPH及相关下尿路症状的治疗,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发生率低。但是植物制剂(中草药)的作用机制复杂,目前难以判断具体成分生物活性和疗效的相关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