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真相:甲午悲歌后的大清海军,从列强手中夺回两大群岛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不仅暴露了清朝军事与制度的腐朽,更引发列强对南海诸岛的觊觎。
日本借机侵占台湾后,将触角延伸至南海;法国则以越南为跳板,试图染指西沙群岛。
面对那两条豺狼般的来势汹汹,清政府决定不再往后缩了,要保住原本就归咱们所有的土地。
今天来揭开,甲午战争之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直都说晚清无能,其实这不是大清朝的问题,而是清政府的问题。
昏庸的是他们,无能的是慈禧。
论国力,即便清政府闭关锁国多年,也仍然是亚洲第一强国。更别说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朝还搞了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通过洋务运动组建起来的北洋水师,那时候也能算得上是亚洲最厉害的海军。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就算再厉害,单凭他们自己,也无法动摇中国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来的根本。
那日本怎么就在甲午战争的时候,可以覆灭整个北洋水师,最后还使得清政府不得不妥协呢?
这里面有外部问题,也有内部问题,是两边夹击之下促成的结果。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后,就把中国当成假想敌,搞起了情报战。
1873 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鼓捣出了对华情报战略。他们派间谍在中国各地来回跑,收集地理、水文还有驻军的信息。而且还在上海租界弄了个“日清贸易研究所”,其实背地里专门培养间谍。
这间谍的作用很大,在甲午战争前,日本已完全掌握清政府的通信密码。而彼时的清政府,对此一无所知。
这直接导致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1894年6月,破译了清政府驻日公使汪凤藻的电报。
掌握了清廷在朝鲜问题的谈判底,更让他们找到了发动突袭的“尖峰时刻”。
汪凤藻
随后,日军在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中屡占先机,参考的就是清政府的密电。
再说军事实力。日本的“美国爹”没来之前,中国是它上千年来的“主子”,论军事实力,他们与大清朝完全没有可比性。
就在1853年,美日爆发黑船事件。美国用四艘铁甲战舰炮击日本江户湾,逼迫对方与美国通商。
一开始日本还是拒绝的,但通着通着,日本就感觉不一样了,好像还挺“得劲”的。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相互利用的过程,美国通过强行与日本通商,攫取了大量利益,同时也打开了通往亚洲的大门。
对于日本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机会,虽说没直接获得巨额利益,但也结识了美国这位“富商”,为后来的甲午战争做了铺垫。
1890 年,日本使劲发展军事,把清朝当成目标,确定自己最终要达到的军事强大程度。
首先,日本从每年国家收入里,拿出了六成,注入陆军和海军。
随后,明治天皇又从朝廷拨出巨款用来造船,觉得钱还不够,他又扣了日本上下官员工资的十分之一,填补造船费用。
不只如此,他们还从美国手里借款,花高价从英、法两国购买先进战舰。
在甲午战争来临之前,日本已然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陆军,其常备军与预备役相加,足足有 29.5 万人。此外,还有一支海军舰队,由 32 支军舰和 24 艘鱼雷艇构成,排水量竟高达 72000 吨。
在海军实力上,日本超越了北洋水师,他们明白,自己“上桌”的时刻,就要到了。
二、皇国兴废在此一举在日本大力发展军事的时候,清政府在做什么?其实有点不好意思说。
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败到一定地步了,洋务运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让清政府膨胀了起来。
他们认为,外国只是想和清政府有贸易往来,出兵攻打?不可能的。
于是清政府就停止发展北洋水师,日本海军就是趁着这个空档超越了清朝。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的战舰在日本战舰面前就是落伍的存在。完全打不过,只能是处处失利,节节败退。
另一边,清政府胆小怕事,慈禧又怕双方交战影响到自己的寿诞,在清军失利之后迅速投降,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这是日本豁出命去赌一把想赚个盆满钵满,用他们的话说,这就是“皇国兴废,在此一举”。要是清政府没给赔款,后面那些事估计也很难发生了。
要不怎么说清政府无能呢,水师打不过之后,日本肯定是要登陆的。
这时候慈禧如果答应迁都,就往大里面迁,拖个一年半载的,就日本借的那些钱,自己就把自己玩没了。
可偏偏慈禧就是不愿意吃一点亏,她认为清朝可以失去领土,但自己不能失去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三、痛定思痛拯救国土日本拿下台湾、澎湖列岛之后,开始觊觎我南海主权,为什么日本已经吃了这么大的两块肉,还不知足呢?
这就要从妄图想制霸全球的弥天大梦,开始说起。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军官乃木希典提出了军国主义。
认为领土的扩张,一定要通过军事侵略。并且将国家上下,以“尚武思想”进行包装。
为了实现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将外扩的计划分成了五步,分别是:吞并朝鲜、拿下台湾、进军满蒙、“灭亡”中国、制霸亚洲。
也就是说,在甲午战争胜利以后,日本实际上已经把计划中的两步给完成了。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日本确实以满蒙地区为大门,发动了侵华战争。
说到这答案也就出来了,为何日本要对着南海流口水,因为他们的目标自始至终就不是单纯的台湾,或者澎湖列岛。
他们的目标,是将整个中国“灭亡”。
如果真的让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被倾覆,日本就能制霸亚洲,甚至统治世界。
1907年,在日本侵占台湾之际,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在没有经过任何人允许的情况下,侵入东沙群岛。
偷偷在那里升起日本的商旗,将东沙群岛改名为“西泽岛”。
一番操作下来,这东沙群岛可就要成了日本的了。
广东水师的李准知道这事儿后,派出了水师当中战斗力最强的两条船,把东沙群岛附近的海域给封锁起来了。
为了证明东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李准亲自带人绘制海图,在岛上搜寻物证。没想到,还真就找到了。
在东沙群岛范围内,矗立着明代渔民建造的寺庙,遗址周围还刻着中文。
这还让日本人怎么说?铁打的证据都摆在你面前了,东沙群岛在很早之前就有中国人活动,这就是中国人的领土。
日本人也会耍无赖——有你们遗址就是你们土地了?
其实当时国际上对无主之地的规则是,谁先到,就是谁的,这叫“无主地先占”。
也就是说,岛上有明朝的遗址,那就是中国先到的,东沙群岛就是中国的。
两年之后,在铁一般的证据和规则面前,日本没办法,只得公开承认东沙群岛就是中国的。
看出来没有?随着北洋水师的覆灭,还有台湾等地被人家侵占,清政府这时候已经意识到海洋主权有多重要。
同样的事情,在1909年也发生过。
当时,两广总督张人骏与水师提督李准组织“琛航”“伏波”等舰船组成编队,对西沙15个岛屿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全面勘测。
他们不仅绘制了海图,还对西沙群岛的各个小岛进行了命名,这些动作就是宣示主权的第一步。
第二步,李准在永兴岛上立了碑,上面写着“李准巡阅至此”。
看样子,从日本手里把东沙群岛夺回来这件事,让李准积累了不少经验。
李淮在南沙群岛所立石碑
第三步,李准开发了西沙群岛内的鸟粪、磷矿等海产资源,还设计专业的部门“劝业道”,统筹海岛经济。
第四,相关人员查询文献,在英国的一本名叫《中国海指南》的书里,发现他们承认西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这也特别重要,就相当于我国在西沙群岛上的主权,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那么清政府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强化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呢?
那是因为早在1856年,法国就侵占了越南,随后他们也看中了南海的资源,想借机占领西沙群岛。
当时法国还对外宣称——越南帝国,对西沙群岛有“先有权”。就是说在法国看来,最先抵达西沙群岛的应该是越南。
那就拿出证据呗,很可惜,没有。
因为从一开始,西沙群岛就一直是中国的,从不是越南的,那怎么会有证据呢?
而且在李准等人的努力之下,西沙群岛上到处都有它属于中国的证据。
清政府对这两大群岛的争取,不可谓不漂亮,时机也捏的准,速度也足够快,理由也确实充分,合理合规。
只可惜这些都是用北洋水师的覆灭换来的。
如果清政府可以早一点觉醒海洋主权,认识到大国外交有多现实。
也就不会放弃对北洋水师的发展了,更不会在甲午战争中完败。
而日本拿不到钱,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日本了。
有时候,真的觉得历史其实很残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