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裁员?中国游戏,很想招新

张书乐 1天前 阅读数 8 #科技

裁员和招新,一定是对立的吗?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众多游戏企业纷纷选择通过项目裁撤、人员优化等方式,以削减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据时代财经统计,30家A股游戏企业2024年员工总数达到4.46万人,较2023年减少2094人,减少约4.49%;其中17家企业去年员工人数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与此同时,30家A股游戏企业中同样有17家企业去年人均薪酬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其中,完美世界2024年员工数量同比减少最多,达到32.13%。

大晟文化2024年员工数量同比增长最多,为25.77%。

在人均薪酬方面,天舟文化2024年人均薪酬同比减少最多,为21.71%。

世纪华通2024年人均薪酬同比增长最多,达到28.23%。

事实上,裁员可以看做是一个全球游戏产业的“同步”动态更新。

在2024年末就有报道称,数据统计网站Game Industry Layoffs汇总的2024年全球游戏公司裁员信息显示,2024年全球知名游戏公司共计裁员1.46万人。

其中裁员数量最多的为动视暴雪,共裁员1900人。

之后是实时3D互动内容创作和运营平台Unity,裁员1800人。

不过,在裁员的同时,一些游戏大厂则在招新。

此前,媒体报道,腾讯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内将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其中仅2025年,就将迎来10000名校招实习生。

此外,据南都记者初步统计,截至3月21日,世纪华通、米哈游、叠纸游戏、巨人网络4家游戏公司春招全职岗位(种类)数达150种,较去年统计时的137种增加了约10%。

同时,截至3月21日,世纪华通、米哈游、叠纸游戏、巨人网络、鹰角网络、三七互娱、沐瞳科技等7家游戏公司春招全职岗位(按种类)数为232种。

其中88种是美术/表现类,在各类别中占比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尤其是DeepSeek在今年初的爆火,再次引发了关于AI绘画、AI图形生成等AIGC技术是否将取代美术设计师等职业、企业是否会削减设计岗位、此类人才就业难等问题的讨论。

不过,单从近两年国内游戏公司春招岗位种类来看,游戏行业对美术设计、动画类等人员需求并未出现明显下滑。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游戏运营的需求最大。但在成都的数据中,需求最大的却是角色模型师。”

而从多家游戏公司在智联招聘上发布的岗位需求了解到,角色模型师的平均薪酬在8000元至12000元之间。

这些游戏公司大多是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左右的中小企业,定位是游戏美术外包服务供应商。

为何一些游戏大厂在裁员,而一些游戏中小企业在招人?

为何一些强势的游戏大厂对年轻人有特别的招揽热情?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张照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一定的员工流动,并不意外。

对于游戏大厂而言,项目的变动和调整,都可能带来人员变化。

尤其是当下追求精品游戏的状态下,一些工作室和研运小组由于不出成绩或方向性调整而遭遇项目取消,进而发生流动。

这恰恰是当下国产游戏进入精品游戏、游戏出海的深耕状态下的必然阵痛,也是对2010年代国产游戏山寨换皮式“大跃进”的一次刮骨疗毒,这是对大厂病进行深度治疗的结果,利大于弊。

此外,中小游戏企业由于没有大厂病,且在游戏行业出现再次井喷、赛道越来越垂直细分且更多元状态下,进入扩张状态而招兵买马,则是另一种新常态。

同时,年轻人是游戏厂商最希望吸纳的新鲜血液,无论厂大或厂小。

年轻人从玩游戏到造游戏,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产业的爆发。

无论人工智能多么强大,其现阶段还不具备真正的创意能力,还需要大量美术师、动画师进行维护、纠偏和各种设定。

尤其是二次元游戏,更加需要在画面设定上追求创意和精致,这还不是人工智能所能达成的。

反而,通过校招可以让更多对人工智能有一定热衷程度、创作过一定作品,且具有更活跃创意思维,和游戏厂商的目标受众群体能达成喜好同频的年轻大学生,进入企业,成为创意催化剂。

游戏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年轻态的行业,其迭代速度之快、创意需求之高,都和年轻人的职业设定高度吻合。

前大厂选人,3年以上工作年限,其实意味着大厂自身也在野蛮生长,需要招揽来的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快速建功。

但现在,互联网大厂都在告别内卷,需要沉淀自己既有的地盘,用工作经验3年内的优质苗子,可以带来更多可能,跳出熟练工的惰性思维。

这也是越来越讲求创意、创造和创新的互联网大厂,谋求稳定且渐进式拓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和未来标配。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张书乐

张书乐

长期坚持在IT和游戏领域呓语的非权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