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卷了!一、二年级只盯着娃的成绩,上三四年级就后悔了
拎着大宝沉重的书包往回走,突然发现周围许多小朋友都被大书包“压弯了腰”。书包坠在他们屁股下方,背部弓着,仿佛随时都能因失去重心而“翻个跟头”。
有家长提到,她家孩子才2年级,书包重量已经达到5.6公斤。里面除了上课要用的书本外,还有试卷、文具以及水壶等物品。
这样的重量,远远超出了孩子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无形中压迫着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虽然“双减”政策已减少作业量和课外培训,但信息轰炸之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并未缓解。依旧有不少家长会通过购买大量的试卷、额外布置作业等方式“鸡娃”。你也是这样吗?
一二年级学生常见问题当我把这些信息,跟一位在小学一线教育多年的朋友陈老师分享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小学一二年级只盯着成绩的家长,有后悔的时候!同时陈老师还总结了3个小学家长经常问的问题。
1、0基础入学,跟不上学习进度咋办?
“之前带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家长总担心孩子没接受过幼小衔接,怕到了一年级跟不上。这种情况,我会实话实说,比起已经学习过的学生,没基础的孩子刚开始跟不上很正常。其实,没基础反而是件好事,没必要急着催孩子赶进度,慢慢接受蜕变”。
刚入学的孩子,需要一些时间将自己从“孩童”变成“学童”。
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成绩平平,但只要养成好的习惯,到了三年级这批表现平平的孩子,会成为班级的“中坚力量”。
2、孩子不想上学,并不喜欢这门课咋办?
“刚上小学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而小学老师的态度也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轻声细语。
几十个孩子的课堂上,难免会因为一些事情,对孩子严厉批评。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老师、课堂恐惧,产生厌学的情绪。
所以,处理这个问题,要保持理智的态度,让他明白,老师严厉并非责怪某一位同学,而是希望他变得更好。”
3、孩子写作业坐不住咋办?
“经常有家长跟我吐槽,辅导孩子写作业就像打仗一样。不是动书本就是玩橡皮,要不然就上厕所。
这种情况80%的孩子都有,尤其是一二年级。坐不住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专注力差,成绩自然也就一般。
所以,家长就会着急,选择责怪或者打骂的惩罚方式。但这种办法,可以让他们哭哭啼啼暂时坐在那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还是父母要协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的成绩具有欺骗性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二年级不分上下,三四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
许多一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之后,成绩反而下滑。曾经的高分“小天才”们,怎么突然就变得普通了?反而是早期成绩普通的孩子,却开始逆袭了呢?
同事王欢家的大儿子,一年级开始,就上英语补习班,而且周末、寒暑假中,也要补课。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成绩更好。如她所愿,一二年级的时候,确实都拿到了双A。
可到了三年级开始,王欢明显感觉到,儿子身上出现了敷衍的情绪,作业不好好做,字也写得很潦草。即便花时间纠正,孩子也不愿配合,母子二人为此经常发生矛盾。
有机构对一所重点小学进行过跟踪调查,数据显示:70%的一年级中等生,到了三年级后反而成了班级的中坚力量。这些孩子逆袭的核心原因是,父母重视习惯而非分数。
一二年级最应该卷习惯陈老师表示,那些看到孩子一二年级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陷入焦虑的家长,与其盯着分数患得患失,不如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帮孩子培养良好基础和习惯扎稳根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习惯的培养。”
因此,想要孩子未来取得高分,一定要培养这5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上高年级也能轻松应对。
习惯一:建立时间习惯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尚小,再加上活泼好动,要让孩子一直坐着写40分钟到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家长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帮孩子养成好的时间习惯。
每个番茄时间为25分钟,可以定好闹钟,到时间就让孩子休息5~10分钟,接着再进行。
习惯二:养成阅读习惯
研究表明,6-12岁是阅读能力黄金期,早期阅读积累的能量会在高年级爆发。
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孩子一生受益。家长少玩点电子产品,每天陪孩子阅读20分钟以上,当阅读像吃饭一样自然的时候,孩子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习惯三:培养解题思维
想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思考模式,就在他发出疑问时,不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他“你是怎么想的呢?”
习惯四:错题本
这个习惯很重要,把每次犯错的问题誊抄到专门的本子上,有助于孩子复习,归纳总结。对于他们提高成绩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到了高年级。
习惯五:保持运动习惯
脑科学研究发现,持续运动的孩子,大脑海马体体积比同龄人增大12%,直接影响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所以,帮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发展。
凌晨妈妈来叨叨:
有句名言:“教育孩子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二年级正是点燃学习热情的关键期,所以放下对分数的执念,把注意力转移到习惯培养上,一定会收获惊喜。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