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两国曾反目,为何1965年后能迅速升温,破镜重圆
1961年的时候,周恩来带着咱们中国的外交团队去了朝鲜,两边签了个《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下子,中朝两国就成了铁哥们儿,关系老好了。到现在,朝鲜还是咱们中国所有建交国家里,唯一一个在国防上跟咱们绑得紧紧的好兄弟,就像准盟友一样。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牢不可破的中朝友谊,在1965年那会儿,居然也经历过一段短暂的波折,差一点儿就让这两个友好国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好在,中朝两国的外交官们靠着高超的外交手腕,瞅准了那会儿国际上风起云涌的形势,使得两国在经历了一小段外交上的冷淡后,又重新走到了一起。这次小小的分别,反而让中朝两国的情谊更加深厚了,就像老话说的,“小别胜新婚”,这番波折让两国的友谊更加牢固。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紧张呢?在这次关系出现裂痕后,中朝两国是怎么重新修复关系,回到以前的状态的呢?这一系列事件对现在的国际形势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中朝两国,为何1965年分道扬镳】
1961年的时候,咱们中国和朝鲜签了个叫《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东西,这意思就是说,从朝鲜战争打完十年以后,咱俩国家关系又铁起来了,跟蜜月似的。这条约写得明明白白,要是咱俩中谁被别的国家打了,那另一个就得立马帮忙,啥条件都不用讲。这样一来,咱们中国和朝鲜在国防这块儿,就算是绑一块儿了,谁也离不开谁。
可谁也没料到,就在中朝两国签了那条约,才短短4年时间,它们之间的外交关系就开始出现问题了。那份本来代表着两国友谊的条约,差点就提前夭折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让那时候的中朝两国在外交上遇到了不少坎坷呢?
首先,苏联跟中朝两国都接壤,对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影响可大了,而且持续时间还长。说到1965年中朝关系变冷这事儿,苏联的插手绝对不能小看。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变得很差。在两边吵架的时候,苏联的赫鲁晓夫领导层因为不满中国,就连跟中国走得近的朝鲜也一块儿看不顺眼了。就在这时,1961年中朝两国签了个《中朝友好合作条约》,关系变得更铁了。所以,在中苏吵架的前半段,朝鲜是站在中国这边的。
不过,到了1964年,苏联那边情况大变,赫鲁晓夫悄悄退场,勃列日涅夫接了班。苏联赶紧改了之前外交上的错误路子:为了拉拢朝鲜,他们立马派了经济和技术的专家去朝鲜,双方很快就签了新的合作协议。苏联还批准了在朝鲜建一堆金属、能源、石油化工的企业和项目,而且答应朝鲜,1966年到1970年该还的国际贷款可以晚点儿再还。
苏联那时候使出的“甜言蜜语”招数,确实挺管用。苏联给朝鲜的援助一多,朝鲜那边就在1965年动了动外交上的脑筋,不再一门心思向着中国了,而是想在中国和苏联之间找个平衡点。到了那一年的12月,金日成还找上了苏联外交部,直接说了,他挺想见见苏联的老大勃列日涅夫同志。
不过,苏联那边换了勃列日涅夫掌权,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也没因此缓和多少。1964年,周恩来去苏联访问,结果在晚宴上,苏联的红军元帅马利诺夫斯基说话不太中听。这事儿之后,中苏的外交关系就更僵了,中国直接给苏联扣上了“修正主义国家”的帽子。另一边,朝鲜在1965年跟苏联走得挺近,这事儿中国看在眼里,心里自然不痛快。
另外,到了1965年左右,因为中国正处于一个比较特别的历史阶段,所以外交策略有了个大转变,开始走向“革命外交”这条路。那时候的外交环境挺激烈的,有些外交人员可能看错了形势,觉得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变冷了。更糟糕的是,有些媒体还把朝鲜和苏联放在一起,说是“修正主义国家”,这样一来,中朝之间的分歧就更大了。
到1969年的时候,中国留在朝鲜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都回了国,只剩下小部分。朝鲜庆祝建国二十年的大活动,中国这边也没派外交官去,看起来两国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了,差不多快降到冰点了。
【中朝两国外交,为何峰回路转】
虽然1969年时,中国和朝鲜的外交关系紧张得差点儿就断了,但这两个以前关系铁得很的兄弟国家,终究没像中国跟苏联那样彻底闹掰。外交关系冷到不行之后,没想到70年代居然又“柳暗花明”了,而且很快就热乎起来,跟朝鲜战争时期似的。那么,到底是啥原因让中朝两国的外交关系来了个大转弯呢?
1968到1969年间,中国和朝鲜都跟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大国打了几场军事上的小仗,这事儿还成了中朝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外交关系变热的一个转折点。具体来说,1968年那会儿,朝鲜的特种部队突然袭击了韩国的总统府,还在朝鲜清津的外海逮住了一艘美国的间谍船,船名叫“普韦布洛号通用环境研究舰”,这在冷战历史上被叫做“普韦布洛号事件”。
“普韦布洛号事件”一闹大,美国立马就在外交场合上批评朝鲜,让朝鲜赶紧把船交回来,还拉上其他西方国家一起给朝鲜施压,说朝鲜是远东地区的“捣乱分子”。这样一来,朝鲜在国际上可真是孤立无援了,处境前所未有的尴尬。可那时候,苏联正和美国处于冷战的“稍微冷静点儿”的阶段,所以在“普韦布洛号事件”上,苏联也没怎么站出来帮朝鲜说话。
看到朝鲜孤立无靠,美国又一次派海军舰队跑到日本海转悠,还派了EC—121号电子侦察机溜进朝鲜的领空和领海,摆明了是给朝鲜下马威。没了中国和苏联的外交还有军事帮忙,那时候的朝鲜,单凭自己根本没法跟美国硬碰硬。美国在外交和军事上都给朝鲜施压,让朝鲜觉得这回可真是遇到大麻烦了。
那年,罗马尼亚的外交官们来到了中国。在与周恩来和其他中国外交团队交流时,周恩来提出一个请求,希望罗马尼亚能帮忙给朝鲜带个话,内容是“中国会一如既往地无条件支持朝鲜反对帝国主义的事业”。罗马尼亚把这份来自中国的友好信息转告给了朝鲜。从那以后,从1968年开始,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外交人员交流又逐渐多了起来,一年比一年多。
1969年的中国,跟朝鲜那会儿挺像的,都碰上了些棘手事儿。这一年里,咱们跟苏联在珍宝岛干了一仗,他们又叫铁列克提冲突,两边士兵都受了伤。这两场边境上的冲突过后,苏联那边在中国东北边上集结了好几百万大军。咱们这边呢,也是赶紧行动起来,搞了个“三线建设”。那时候,感觉大战随时都可能爆发,气氛紧张得很。
当苏联对中国采取军事上的压迫手段时,它麾下的东德、波兰等一众小弟国家,都站出来指责中国,说中国在珍宝岛和铁列克提的事件上得负全责。那会儿,中国在外交上可真是孤立无援。但让人没想到的是,1965年,朝鲜这个平时老跟着苏联走的国家,这时候却意外地选择了不说话,没跟着一起指责中国,算是给中国送了个“人情”。
1969年,苏联那边搞了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国际会议,可朝鲜和越南却没人去参会。它们对咱们中国跟苏联在珍宝岛那事儿的态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那个会上,苏联的老大勃列日涅夫挺为难的,只能硬着头皮解释为啥朝鲜和越南没来。他说,这两国是因为跟中国挨得近,身份特殊,所以才不愿意参加。
从“普韦布洛号事件”到珍宝岛战斗,中国和朝鲜一直是彼此的坚强后盾。经历了这些事后,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想要外交和解的真心。自1965年以来,两国外交关系一度紧张到了极点,但现在,这种冰冷的关系开始慢慢回暖,有了缓和的迹象。
【重归于好,情比金坚】
1969年9月2号,越南共产党的头儿胡志明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他79岁。胡志明一走,好多国家的共产党员都赶紧跑到北越去,表示哀悼和关心。中国、朝鲜、苏联这些国家,也都派了外交人员过去。
在胡志明逝世的哀悼期间,周恩来碰到了朝鲜最高领导人崔庸健。崔庸健在回朝鲜的路上,选择在中国中转,顺便对华进行了低调的访问。转眼间到了1969年10月1日,这天是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大庆日子,毛主席特地邀请崔庸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城楼上,毛主席揭示了中朝两国在过去四年里,虽然关系有点疏远但并未破裂,虽有争斗但仍保持底线的真正原因。
中国得跟朝鲜把关系处好,咱俩目标一样。现在看,美国和日本虽然在外交、军事上跟朝鲜较劲,但他们打完朝鲜的主意,下一个就该轮到中国了。
崔庸健立马就赞同了毛主席的话,他回应说:“中朝两国并肩战斗的历史源远流长,这可不是外面那些势力能轻易抹掉的。”接着,崔庸健作为朝鲜的代表,表达了对中国在那个特殊时期外交上有些过激做法的理解。同时呢,中国这边也对朝鲜和苏联之间的外交合作表示没啥意见了。
崔庸健悄悄来中国走访后,1970年4月,周恩来又一次去朝鲜访问了。这距离上次中国国务院总理访问朝鲜,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跟朝鲜领导会面时,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会鼎力协助朝鲜对抗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犯,而且,中国不会再对朝鲜使用强硬的外交说法了。
朝鲜那边呢,会坚持站在中苏之间的中立立场上,而且他们也对中国之前的外交说法表示理解,这样一来,两边又和好了,跟以前一样。
1970年10月份,朝鲜的头儿金日成回到了祖国,还跟毛主席见了个面。想当年,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可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这回经历了一堆事儿后,俩老战友总算是把手握到了一起,又聚到了一块儿。
到现在为止,中朝建交已经走过了74个年头。这么多年来,事实明摆着,咱俩国家那是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往后啊,中朝两国肯定会继续手拉手,一块儿往前走,开创两国新时代外交友谊的新局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