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红场阅兵,中方高规格出席,得到想要的,金正恩不出席

桐睿谈历史 1天前 阅读数 11764 #历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5月9日,俄罗斯将在红场进行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活动。

这场活动顿时吸引了全球目光,不仅因为俄宣布在庆祝期间停火,还因为这场阅兵多国都派人出席。

中方高规格

作为这次阅兵最受关注的来宾,中国的出现无疑给俄罗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中方不仅派出了高级别代表团提前抵达,还特意安排了解放军仪仗队参加红场阅兵,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又一次高规格亮相。

从彩排开始,中国军人的整齐队形与从容步伐就吸引了各国媒体的镜头,也代表着中国在这场纪念活动中展现出的庄重姿态与深层战略考量。

除了礼仪与象征意义上的出席,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还在莫斯科进行了两场风格迥异但同样重要的会晤:一场是正式的双边会谈,另一场则是非公开的一对一交流。

据俄方透露,这种安排旨在就敏感议题进行深入沟通,也体现出两国之间的高度信任。

普京更是在公开场合承诺,将于8月底访华,出席中国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用“礼尚往来”来形容这一互动,毫不为过。

对中国而言,这趟访问不仅是一次外交礼节的履行,更是一次多重收获的战略行动。

在当前中美博弈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趋势下,中国与俄罗斯深化合作,正逐步从“战术协作”迈向“战略共生”。

天然气东线输送稳定运行、人民币在双边贸易结算中的比例节节攀升、技术转让与能源项目的对接持续扩展——这些都说明中俄关系已不仅仅是政治象征,更是现实利益交织的共同体。

而在红场阅兵这样的重要节点站出来,中方不仅稳住了自身“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让俄罗斯在国际孤立压力下看到了“谁才是真朋友”。

不过,并非所有俄罗斯传统盟友都如此果断站队。

在这场外交“阅兵”中,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选择尤为引人注目。

尽管普京亲自发出邀请,朝鲜最终却仅派出大使参会,军队也未参与阅兵方阵。

这看似冷淡的回应背后,其实是朝鲜精心权衡之下的“答应一半”。

首先,金正恩正面临朝鲜国内的政治周期,选择此时长时间出访并不现实;

其次,美韩联合军演再度升级,朝鲜需要谨慎处理对外姿态,避免进一步加剧朝鲜半岛局势;更重要的是,朝鲜始终坚持“自主外交”原则,不愿被外界贴上“俄罗斯附庸”的标签。

在国际话语日益敏感的今天,金正恩显然更愿意保留外交回旋的空间,而非一时高调出镜。

如果说金正恩的回避是出于谨慎,那么美国与印度的表现则更加耐人寻味。

美印选择

尽管俄罗斯也向美国发出了邀请,但至今美方既未拒绝也未确认,态度模糊。

外界曾传出国务卿鲁比奥将出席的消息,旋即被美方辟谣。

这种暧昧背后,既有美俄之间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有美国国内的路线分裂。

即便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放风“考虑联俄抗中”,但事实表明,在乌克兰问题、北极博弈与能源战略等多个关键利益上,美俄之间难有真正交集。

再加上欧洲盟友对俄罗斯强烈排斥,美国一旦在红场露面,势必动摇其在北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这让白宫不得不犹豫再三。

同样“骑墙”的还有印度。

原本外界预期莫迪会亲自出席阅兵式,随后印方改口称由国防部长前往,最后干脆只派出一位副部长,反复变动的背后,是印度“多边下注”的外交本能。

在中印边界争议、印巴冲突与印美印太协作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印度正试图在大国间保持战略模糊,既从俄罗斯获得武器装备与能源利益,又不愿在与美欧关系上承担代价。

此次“降级出席”的操作,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的平衡术,也暴露出莫迪政府对俄中走近的警惕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层面也爆发出不小的内讧。原本布鲁塞尔方面早已放出信号,要求成员国及候选国抵制莫斯科阅兵。

然而,包括斯洛伐克总理、德国议员代表以及正在申请加入欧盟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人,依然照常赴会。

甚至在武契奇飞往莫斯科的途中,拉脱维亚与立陶宛干脆关闭领空试图阻挠,这一行为被俄罗斯外交部称作“羞辱欧洲的闹剧”。

事实上,这也折射出欧盟内部在俄乌战争与对俄政策上的意见分裂,统一战线正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

评论列表
  •   凝希  发布于 2025-05-09 19:38:23  回复该评论
    印度想做大国当大哥,又没有当大哥的魄力,注定成不了气候。
  •   伊人  发布于 2025-05-09 13:54:33  回复该评论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能不能宰几头鬼子祭天!!!或者给小鬼子放几颗烟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桐睿谈历史

桐睿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