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新发现:月背有水,比月球正面少的可怜,影响登月吗? 月球背面比正面"渴"?未来真能在月球种菜吗?

风云圈 7天前 阅读数 478 #科技

"月球背面居然是个'干旱区'?中国科学家刚刚用嫦娥六号带回的'土特产',解开了这个困扰人类多年的谜题!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发现或许关系到我们未来能不能在月球上种出第一颗土豆……"

最近,《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中国科学家首次测出月球背面月幔(可以理解为月球"地幔")的水含量,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不到2微克/克,比正面还要"干"!这个发现不仅刷新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还意外回答了那个吃货们最关心的问题:月球到底能不能种菜?

月球"水之争":从阿波罗到嫦娥的世纪谜题。

说到月球上的水,科学家们已经吵了20年。主流理论认为,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科学家叫它"忒伊亚")撞上地球,溅出来的物质形成了月球。这场"宇宙车祸"温度太高,水早就蒸发光了——这就是著名的"大碰撞起源假说"。

但总有人不信邪。"富水派"觉得月幔里藏着水;"贫水派"坚持月球从"出生"就缺水。尴尬的是,以前所有数据都来自月球正面,就像只调查了半颗苹果甜不甜。直到中国嫦娥六号从背面挖回"土特产",这场争论才有了新证据。

嫦娥六号的重大发现:背面比正面更"渴"。

2024年,嫦娥六号降落在月球背面最古老的"伤疤"——南极-艾特肯盆地,从"阿波罗坑"(注意:不是美国那个阿波罗)带回了28亿年前的火山岩(玄武岩)。中科院团队一检测,发现大问题:背面月幔水含量1到1.5微克/克(相当于一吨石头里只有一克水的千分之一);正面月幔约7.5微克/克。正反一对比,背面居然比正面干5倍!

通俗版解读:如果把月球比作一个西瓜,正面好歹还有点水分,背面简直就是西瓜皮!

为什么要研究月球"地幔水"?(真的不是为了种菜!)

破解月球身世之谜。"测水就像查DNA",中科院胡森研究员解释:"如果月幔极度贫水,就印证了'大碰撞'理论——月球真是被'撞'出来的干儿子。"

解开月球"阴阳脸"秘密。月球正面平坦、背面崎岖,这种"二分性"可能和内部水分布有关。就像调查双胞胎为什么性格不同,得从娘胎里找原因。

未来月球基地选址指南。虽然现在还种不了菜,但知道哪边水多,以后建基地就少带点"矿泉水"。(不过胡森研究员泼了盆冷水:"目前月球上连一滴液态水都没发现……")

在显微镜下"找水":比绣花还难的技术活。

想象一下:要从5微米(头发丝1/20粗)的月壤颗粒里测出水含量,相当于在足球场上找一粒芝麻!中科院郝佳龙高级工程师团队做了这些神操作:超级显微镜升级,把离子束聚焦到比新冠病毒还小;真空系统改造,防止地球水汽"污染"数据;算法优化,从噪音中提取出微弱的水信号。网友神评论:"这技术要是用来查男朋友手机……"

终极问题:到底能不能在月球种菜?影响登月吗?

虽然研究初衷不是为了种菜,但吃货们永远关心这个!胡森研究员实话实说:月球土壤(月壤)没有机质,缺水少肥,种菜得全套"无土栽培";好消息是,如果未来在永久阴影区找到冰,至少能解决"浇水"问题。

至于登月点的选择,我们自然会选择更有科研价值,以及“富水”的地区。所以不会影响登月,只是会影响登月点的选择。

从嫦娥五号到六号,每一粒月壤都在改写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这次发现告诉我们:月球不仅分"正反面",连"内心"都是不对称的。虽然离"月球种菜"还很远,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现在研究月幔水,就像百年前研究电磁波——谁知道会不会开启新的'星际文明'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风云圈

风云圈

解读生活中的天文、地理、气象及农业科技等领域的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