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野心有多大?若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你就能明白了

烟雨南水云间 1天前 阅读数 42 #历史

【前言】

谈及大唐,人们首推李世民或武则天,因其事迹离奇夸张。二人名声远超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有人甚至认为李渊起义得益于李世民。故而,众人知李世民而不知李渊,武则天作为唯一女帝,名声更显。

李渊起义并非因李世民等人推崇。实则他早年已预见乱世将至,早有起兵之意。李世民等人仅是顺应了他的决策,而非起义起因。

研究李渊儿子名字可发现其野心。他将理想融入儿子命名中。李渊野心究竟多大?儿子名字有何深意?一起来探究。

【李渊】

李渊乃李虎后裔,家世显赫。7岁时父逝,他承袭父职成为唐国公。历经世事,李渊深知权力之重,并预感乱世将至。

他贵族出身,深知乱世乃争权最佳时机,遂起反叛之心,逐步累积实力,望成天下霸主。同时,他将野心寓于儿子之名。后续如何,且看下文。

【名字中的玄机】

公元589年,李渊长子李建成出生,名寓建功立业之意,显其初愿夺天下一方。时李渊尚无大野心,仅求领地自属。后野心渐生,次子名亦寓此意。

598年,李渊次子诞生,时李建成已十岁。李渊历经十年,悟得乱世中领土不足恃,遂野心渐增,欲为天下主。次子名“世民”,寓意济世安民,隐喻其称帝之志。

自那时起,李渊着手积聚力量,坚信势力壮大后,终能取代当朝皇帝,登上皇位。

公元599年,李渊三子诞生,他决意争霸天下,遂取名为李玄霸,寓意玄霸天下。此时,李渊已无意隐藏野心,欲成为天下霸主。

李玄霸是李元霸的原型。众多人对《兴唐传》中李元霸印象深刻。清初为避康熙帝名讳,将李玄霸改名为李元霸。

603年,李渊第四子诞生,他取名“李元吉”,寓意王朝始创且永续辉煌。此前子名已显野心,欲争天下。诸子名皆映李渊理想,随后他即向此理想迈进。

【积攒势力】

李渊四子诞生之际,隋炀帝杨广继位,显露残暴本性。李渊预感隋朝难持久,遂暗中积蓄力量,誓要推翻这位昏君,夺取王位。

李渊广交好友,积攒势力。未料昏君杨广察觉,屡试其忠。李渊惧露行迹,遂纵酒受贿,装堕落以避杨广试探,求自保。

李渊此举令隋炀帝警觉松懈,此后他对外佯装堕落,暗中逐步积聚权势。

隋朝末年,杨广治下混乱,战乱四起。李渊在太原任总指挥,见天下反抗,犹豫是否起兵。李世民提议后,李渊决定时机已到,遂在太原起兵。

李世民劝说让后人误以为李渊被动起义,实则不然。李渊早有起义之意,其子名字便是明证。

李渊起义后成最强势力之一,多年积累终显威。他随后南下,拥立隋炀帝孙杨侑为帝,掌控大权。随时间推移,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斩杀,实权尽归李渊。

李渊夺杨侑皇位,宣隋朝灭亡,随即建国大唐。他登基后,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三子李玄霸已逝,故未封职。

李渊携子征战,为大唐奠基。他铲除威胁势力,势力强盛。称帝后欲安享余生,未料二子李世民嫉妒长兄皇太子之位,事起波澜。

李世民欲称帝,但皇位传于长子李建成。为夺皇位,他发动玄武门之变,除兄弟。此乃被逼之举,因李元吉污蔑。最终,李世民成功夺位。

李渊得悉子嗣因皇位相争而互残,悲痛万分。李世民除兄弟后,李渊骤显老态,遂决定禅位,主动将皇位传给李世民,使其顺理成章成为大唐新帝。

李世民登基后,尊父李渊为太上皇,使其安享晚年。随后,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迈入新的辉煌时期。

【结语】

李渊心思缜密,将野心付诸儿子性命,终成大唐盛世。晚年未料儿子自相残杀,若早察,或许晚年不悲。

世上无如果与假如,事已发生,结果既定,无法更改。李渊当时只能听从李世民安排,让位后成为太上皇,并安稳度过了晚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烟雨南水云间

烟雨南水云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