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落印军阵风完毕,巴铁霹雳15或自爆,残骸曝光世界首款AESA雷达

青梅旭史 2天前 阅读数 593 #国际

印巴军事冲突进一步升级,当地时间5月7日,印巴两军于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爆发空战,印军遭到自第三次印巴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

单价高达2亿美金的“阵风”战机在巴铁的歼-10CE面前成了笑话,PL-15E拿下首杀!而印媒公布的现场残骸更是让全球军事观察家倒吸一口凉气,中国的军备实力,恐怕已经超出预期!

印巴空战各执一词,导弹残骸说明一切

当地时间5月7日,印度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巴基斯坦的袭击中,仅用25分钟便成功打击了巴基斯坦境内的9处目标,并表示成功打击了摧毁了巴基斯坦境内的多个恐怖组织。

可没等印度人高兴,巴基斯坦紧随其后用电视直播公开了印有印度标志的战机残骸,巴军方宣布在此次交战中,共计击落6架印军战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战机、1架苏-30MKI、1架无人机和1架米格-29。

这场看似突发的空战背后,实则是印度空军“万国牌”装备体系与巴基斯坦“中械化”体系的一次正面碰撞,更暴露出印度在超视距空战、电子对抗、一体化联合作战等领域的系统性短板。

印度空军斥资88亿美元(单价2亿美元)引进的“阵风”战机首次实战折戟,且一次性损失3架,堪称全球空战史上最昂贵的“单日战损”。

旁遮普上空的烽烟刚刚散去,印度人在地面上发现的几片金属残骸,再次迅速点燃了全球军事观察圈的神经。因为这两个残骸正好属于PL-15E空空导弹的,甚至编号P15E12203039、P15E12203023都是连号的。

画面显示,这两个残骸部分属于导弹的动力部,而战斗部显然已经成功完成了任务,在加上编号相连,从这一点分析,这两枚空空导弹极有可能是由巴空军的同一架战机发射的,并且都完成了既定目标,甚至可能是同一架战机取得了“双杀”!

AESA导弹首秀,印度战机为何成了活靶子?

更引人关注的,同时也是令全球军事观察家忌惮的,还是被发现首次用于实战的国产主动雷达导引头(AESA)的残片。

与传统机械扫描雷达不同,其氮化镓材质的TR组件可在1秒内完成2000次波束转向,相当于同时跟踪20个目标。更关键的是,该导弹采用双向数据链技术,即便脱离载机视线仍能接收预警机更新的目标信息。

这意味着阵风战斗机引以为傲的“流星”导弹(最大射程150公里)尚未进入发射窗口,自己已成为霹雳-15E的猎物。

事实不会说谎,从结果来看,综合性能领先歼-10CE的“阵风”,在实战表现中却如此拉胯,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印度飞行员不行,而是巴铁装备的中式武器所形成的“体系化打击能力”对印度的“万国牌”形成了碾压级优势。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巴空军的歼-10CE为了确保一击必杀,采取了多枚导弹齐射的饱和攻击。结果头一枚导弹就准确命中了目标,那后续跟进的导弹因为失去了目标,就会按照预设程序自爆。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地面上会发现相对完整的导弹残骸。

进一步看,这次冲突也揭示了双方战术思路的变化。印度空军将此次失利归咎于飞行员训练不足,但卫星过顶数据显示,阵风战斗机从滑跑到被击落仅用时7分23秒。

这个时间差暴露出更深层的战术缺陷:当巴军通过卫星情报网络实现“战区透明”时,印军仍在执行20世纪80年代的“前出基地”模式。

更讽刺的是,被击落的阵风001号机甚至未开启电子对抗吊舱——在霹雳-15E的毫米波雷达面前,这种疏忽等同于主动摘下护目镜走进激光束。

体系代差:从“阵风神话”破灭到“中械化”逆袭

自2015年引进ZDK-03预警机以来,巴基斯坦空军逐步完成从“国土防空”到“区域拒止”的转型。歼-10CE配备的霹雳-15导弹,配合“枭龙”Block3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在超视距空战中抢占先机

战场实证印证了技术分析:巴军导弹采用“惯性导航+双向数据链+末端主动雷达”复合制导,而印军苏-30MKI的“雪豹”雷达仍在使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

这种差距导致阵风战斗机在200公里外就被锁定,而印军预警机直到导弹自毁前30秒才发出警报。某退役飞行员坦言:“这就像拿着弓箭对抗狙击步枪,我们甚至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闪避。”

自2015年引进ZDK-03预警机以来,巴基斯坦空军逐步完成从“国土防空”到“区域拒止”的转型。歼-10CE配备的霹雳-15导弹,配合“枭龙”Block3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在超视距空战中抢占先机

而印度由于常年痴迷“万国牌”忽视体系整合,导致“阵风”与苏-30MKI、国产“光辉”战机难以协同作战;倘若印度继续沉迷“纸面威慑”,即便坐拥更多“阵风”,也难以扭转体系化对抗中的劣势。

战略格局的深层转变

这场空战的胜利,无疑为巴基斯坦国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特别是在其陆军于国内反叛乱行动中略显颓势的背景下,能在与印度的空中对抗中取得如此压倒性的优势,对于提振民心士气至关重要。

反观印度,这次的损失,特别是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在其自认为相对安全的空域被击落,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直接暴露了其西部前线空军基地的脆弱性。巴基斯坦似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有能力在己方境内对这些印度机场实施“攻势制空”。

这也迫使印度方面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空军的装备体系和作战理念。有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印度空军现役的部分战机,在雷达性能、电子对抗等方面可能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了,尤其是在面对装备了先进AESA雷达和远程导弹的对手时,很容易就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纯的近距离狗斗,而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更加强调态势感知能力、超视距攻击能力和电子战能力。

这场短暂而激烈的空中交锋,可以说是中系战机与导弹在实战中面对同代对手的一次罕见检验。歼-10CE与霹雳-15E的组合,其宣称的战果如果最终得到完全证实,无疑将改写区域空中力量的平衡认知。不过,战争的迷雾尚未完全散去,许多细节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对于双方而言,如何在这次冲突的经验基础上调整各自的国防策略和装备发展方向,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毕竟,一次空战的胜负,只是两国复杂关系与长期军事对峙中的一个片段。谁能真正吸取教训,适应未来战争的形态,或许才是更深远的问题所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青梅旭史

青梅旭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