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执政百日转向:俄乌僵局下的中美博弈
2025年1月,特朗普以“24小时终结俄乌战争”为竞选核心口号重返白宫。上任后,他立即任命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旨在削减联邦开支并精简机构。马斯克迅速推动裁员计划,涉及能源、交通等部门,但改革在国防部遭遇阻力。该部门连续7年未通过审计,预算黑洞达数万亿美元,国会两党议员联合施压,要求特朗普优先解决国防财政漏洞,而非扩大裁员。
与此同时,特朗普试图兑现调停俄乌的承诺。2月初,他与普京通话3次,提出“以制裁换停火”方案,即美国延长对俄经济制裁豁免期,换取俄军撤出乌克兰东部。普京未明确拒绝,但要求美国解除对俄能源出口限制。特朗普转而向乌克兰施压,在白宫会见泽连斯基时称:“美国援助不是慈善,乌克兰必须用矿产开采权交换军火。”3月,乌美在梵蒂冈签署协议,乌方允许美国企业开发锂、稀土等战略资源,换取价值1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4月,特朗普宣布“俄乌和平路线图”,要求俄军退回2022年战前边界,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普京公开回应称:“俄方从未关闭谈判大门,但美国不是可信调停人。”克里姆林宫内部报告显示,俄方评估特朗普政策反复无常,且美国国会仍控制对乌军援,难以达成实质协议。
特朗普转而调整策略,在4月15日公开指责泽连斯基“滥用美国援助”,并暂停向乌交付F-16战机。此举引发欧盟不满,德国总理朔尔茨警告:“单方面施压乌克兰将破坏西方团结。”5月初,特朗普提议通过沙特斡旋举行美俄峰会,但普京以“行程冲突”为由拒绝。俄外长拉夫罗夫称:“若第三方介入调停,中国、印度、巴西比美国更合适。”
5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表示:“考虑下调对华关税,但前提是中方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此前一周,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已率团赴瑞士与中方磋商。知情人士透露,美方要求中国在2026年前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并停止对半导体产业的补贴。中方则要求美国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并停止限制中国科技企业。
特朗普的态度反复加剧谈判不确定性。5月7日,他在与加拿大总理会晤时称:“美国不需要妥协,该着急的是中国。”但24小时后,他又对福克斯新闻表示:“维持高关税会伤害美国中小企业。”这种矛盾立场引发共和党内部批评,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警告:“政策摇摆将削弱美国谈判筹码。”
5月9日,特朗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首次承认:“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他透露,已通过外交渠道建议中方参与多边调停机制。此前,中国外交部多次声明,支持俄乌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俄罗斯对此反应谨慎。5月10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任何调停方必须尊重俄方安全关切。”乌克兰则态度矛盾,外长库列巴表示:“欢迎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但任何协议都不能损害乌克兰主权。”欧盟外交官员匿名评论称:“特朗普试图将中国拉入俄乌问题,实则为转移国内对其经济政策的批评。”
特朗普的“求助中国”策略引发两极化评价。支持者认为,这是打破俄乌僵局的务实选择,中美合作可提升协议可信度;反对者抨击,此举暴露美国领导力衰退,且可能让中国获得地缘政治主动权。
更深层矛盾在于,特朗普试图用“商业交易”模式解决国际危机,但大国博弈并非简单的利益置换。俄乌冲突涉及历史、族群、安全等多重复杂因素,而中美结构性竞争也非关税调整所能化解。当“交易艺术”遭遇地缘现实,特朗普的第二个百日计划或将面临更严峻考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