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工装吃 9 元面被骂!老板作妖把店搞到关门到底谁错了?
5 月 3 日晚上七点多,在肯德基做兼职的大学生小敏刚下班。五一假期为了多赚点钱,她连着几天都在上班,此时穿着肯德基的红色工装,肚子饿得咕咕叫。她走进离肯德基不到五十米的面馆,看了眼菜单,点了份最便宜的 9 元招牌拉面。
面端上来后,小敏尝了一口,觉得汤有点淡。她起身走到调料台,台面上摆着辣椒油、醋、蒜末,还有一个标着 “秘制料汁” 的不锈钢罐子。她先舀了一勺辣椒油,正准备看看料汁是什么味道,站在收银台旁边的服务员突然快步走过来,提高嗓门说:“那个料汁是 24 元的豪华套餐才配加的,你这份 9 元的不能加。”
小敏赶紧缩回手,解释说:“我就看一眼,没打算加。” 没想到服务员不依不饶,接着说:“幸亏你没加,就这 9 块钱的面,我们卖一碗亏一碗,你还要白嫖料汁?” 小敏有点懵,她指着调料台上混在一起的辣椒油和料汁问:“那为啥摆在一起呢?我又不知道哪个能加。” 服务员翻了个白眼:“价目表上写得清清楚楚,自己不看怪谁?”
小敏觉得委屈,自己明明没加料,对方提醒一句就够了,干嘛一直念叨。她忍不住说:“我知道了,不会加的,你不用一直说吧?” 服务员冷笑一声:“你一个服务员,吃 9 块钱的面还想占便宜,真把自己当上帝了?”
这句话戳到小敏的火点 —— 对方同样穿着服务员的工作服,怎么还看不起人?她回怼:“你不也是服务员吗?服务员怎么了,凭什么不能来吃饭?” 服务员脸色一变,转头朝后厨喊:“老板娘,有人闹事!”
老板娘系着围裙从后厨冲出来,手里还拿着手机,一上来就把镜头怼到小敏脸上。“就是你啊,吃低价面还挑三拣四,刚才吵架把隔壁桌客人都气走了,你得赔我损失!” 小敏往后退了两步,说:“我没吵架,是你们服务员先说话难听。” 老板娘继续拍:“拍下来让大家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多不讲理。” 接着又威胁:“明天我就去你上班的肯德基,专挑免费试吃的东西拿,看你们怎么处理!”
小敏眼眶发红,掏出手机报警。十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调看店内监控。监控清楚显示,小敏加完辣椒油后,手刚碰到料汁罐子边缘,服务员就过来制止,之后全程是服务员和老板娘在指责,小敏没有任何过激动作。
民警把老板叫到一边:“人家没加料,你们服务员说话太冲了,道个歉,把面钱退了,这事就了了。” 老板是个中年女人,脖子一梗:“我提醒她别乱加料有什么错?再说她拍了我们店的视频,必须删掉!” 小敏解释:“我只拍了自己的面,没拍你们任何人。” 老板不听,伸手就要抢手机,被民警拦住。
让小敏没想到的是,她把事件经过剪成视频发在社交平台,第二天账号就被投诉封禁。私信里有个陌生号码发来消息:“知道你在 XX 大学读书是吧,最好别把事情闹大。” 她找到学校保卫处,才知道老板通过工作服上的工牌信息,找到了学校办公室,说她 “恶意抹黑商家”。
事件在网上传开后,有网友翻出这家面馆的评价页面,差评数量超过 1.2 万条,几乎看不到一条好评。随便点开几条,全是类似的遭遇:有人点团购套餐,老板当面说 “薅羊毛的别来”;有人要求加面,服务员说 “加面 5 块,吃不起别点”;最夸张的是一条回复差评的评论,老板直接写:“吃 9 块钱穷鬼套餐的,配吃我们家辣椒油吗?辣椒油成本都比面贵!”
原来这家店长期区别对待顾客,点高价餐的客人能享受正常服务,点低价面或团购的,要么被甩脸色,要么被嘲讽。有附近居民说,老板经常在店里嘟囔:“现在团购平台抽成高,低价套餐根本不赚钱,来吃的都是占便宜的。” 但奇怪的是,店里菜单明明一直保留着低价选项,团购也没下架。
在舆论压力下,面馆门口贴出 “设备故障,暂停营业” 的告示。有网友路过发现,店内灯都没关,老板坐在收银台玩手机,根本不像维修的样子。评论区炸了锅:“设备没坏,是老板的脑子坏了吧?”“一边赚低价的钱,一边骂客人,能开下去才怪!”
这件事吵到最后,核心问题其实就两个:商家有没有权利给不同消费金额的顾客设置不同服务?消费者花低价消费,该不该得到最基本的尊重?
支持老板的人说:“开店是为了赚钱,低价套餐本身利润薄,设置加料门槛很正常,服务员提醒一下也没错。” 但更多人觉得不对劲:“既然觉得亏本,完全可以不卖低价面,既然卖了,就该一视同仁。服务员凭什么嘲讽顾客?难道服务业现在流行‘嫌贫爱富’了?”
还有个细节值得琢磨:当小敏穿着肯德基工装进店时,老板和服务员可能默认她是 “同行” 或者 “消费能力低” 的群体,才会态度恶劣。这种以貌取人、按消费金额划分等级的做法,才是最让人生气的地方 —— 花钱吃饭,反而还要被 judge “配不配”。如果以后所有商家都这么干,普通消费者去吃饭是不是得先看自己口袋够不够鼓?你觉得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