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了27年美金,美国劝他改美国籍!他转头将864家公司搬回中国

广博看社会趣事 22小时前 阅读数 0 #社会

2009年秋天,硅谷发生了一件轰动科技圈的大事。

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突然辞职,拒绝了微软、谷歌开出的千万美元高薪和绿卡承诺,带着全家回国创业。

有人追逐绿卡,有人却用半生积蓄换一张回国机票。

这个曾在苹果、微软、谷歌三大巨头担任高管的华人天才,用最真诚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一个华裔天才的逆袭

1972年,11岁的李开复独自踏上飞往美国的航班。

这个连英语都说不利落的台湾少年还没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改写人工智能历史的传奇人物。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他经常泡在实验室熬夜写代码。

当时电脑还像冰箱那么大,他却捣鼓出了能听懂人说话的黑科技,全球首个能识别不同人声音的语音系统。

这项技术后来成了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鼻祖,连Siri都要叫他一声祖师爷。

1988年,27岁的李开复收到苹果公司的橄榄枝,成了乔布斯手下最年轻的副总裁。

他带队开发的QuickTime播放器,让电脑第一次能流畅播放视频。

后来转战微软,又带领团队研发3D图形技术,让比尔·盖茨亲自给他涨薪。

当美国移民局主动送来绿卡时,他掏出中国护照说:我的国籍27年没变过。

在硅谷打拼的岁月里,这位码农始终记得母亲送他出国时的叮嘱:

要学真本事,更要记得根在哪里。

2009年,李开复看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决定回国创办创新工场。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李开复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

他在这个创新工场中孵化了很多个改变了全民生活方式的行业巨头,随便说出来几个都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产品。

比如现在年轻人离不开的美团外卖,最初是一家专门做团购的网站,但是现在已经覆盖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吃喝玩乐几乎都离不开。

还有出行必备的滴滴打车,以前大家想打车都要站在路边干等着,遇到恶劣的天气,顶着大太阳或者冒着暴雨根本打不到。

但是现在手机点一点预约好,车就自动出现在你身边。

墨迹天气也是创新工场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别看这个软件很小,功能也不多,但是现在有多少人每天都会习惯性的点开它看看明天的天气?

以前想看天气预报还要卡点守在电视机前,现在打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够查到各个地区的天气。

哪怕你不明白创新工场是什么,也实实在在的被他们影响着改变着。

引入864家企业

多家报道称李开复回国时引入864家企业,但这一数据至今未有权威统计佐证。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数字可能涵盖“创新工场”孵化项目及关联投资企业,并非全部为外资企业迁移。

美国企业大规模迁入中国需突破法律、资本流动等多重壁垒,实际操作难度极大。

也许数字有偏差,但是产生的影响是实打实的。

这些公司,90%以上是搞科技和互联网的,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硬件这些未来技术。

他以前在微软、谷歌干过技术大牛,回国后自然吸引了一大波科技公司跟着他回国创业。

这些公司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尤其是北京,这里人才多、政策好、钱也到位,适合搞高科技。

带回来的钱和资源,总规模超过1300亿人民币!

这些钱不光用来开公司,还投资技术研发、买专利、建产业链。

更重要的是,这些钱还带动了更多投资人跟风砸钱,让整个科技圈“活”起来了。

美国在此次事件中简直赔了夫人又折兵。

李开复带走的公司让美国直接损失了1300亿资产,尤其是硅谷一些搞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的公司,突然少了一堆竞争对手兼合作伙伴。

以前美国觉得中国只能“抄作业”,现在中国自己搞出不少核心技术,比如人脸识别、移动支付,我们不及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开发,还在一点点反超他们。

跟着李开复回来的华人工程师带回了硅谷的技术经验,直接拉高了中国AI、大数据领域的水平。

以前中国技术比美国晚5年,现在李开复说“只差3个月”,甚至有些领域中国反过来成了全球标杆。

中国不再只是世界工厂,开始制定技术规则。

抖音在国际上和Facebook抢用户,阿里云和亚马逊抢市场,给中国科技企业走向海外打好了基础,技术和人才才是未来竞争的核心,谁抓住了,谁就能改写规则。

李开复的回国选择常被贴上爱国标签,到底是真心还是形势影响呢?

结合他的家庭背景来看,李开复的父亲李天为是两岸历史见证者。

始终心系祖国统一,在李开复自小接触到的教育中,一定收到了父亲很深的影响。

这一点他也在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中提到,留美经历让他更加深刻思考文化身份认同。

从商业层面来说,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互联网增长乏力,而中国正值移动互联网即将爆发。

回国也是顺势而为,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

越来越多的人将走出国门视为人生跳板,李开复反向而行引发价值观碰撞。

他证明了顶尖人才同样可以在本土实现价值,这种选择与钱学森、邓稼先等前辈一脉相承。

虽说科技无国界,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美国对华为芯片断供、IEEE曾限制华为员工审稿。

在科技场上从来无法避免国力之间的博弈。

李开复的故事或许有争议,但核心启示清晰:

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交织。

正如他常引用的名言:真正的科技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当个人能力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时,个体的价值才能突破局限,在时代浪潮中留下深刻印记。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新浪财经:2025-03-25《李开复称中美AI差距只剩三个月》

新京报:2016-09-21《李开复首度披露,创新工场已成立人工智能工程院》

钛媒体APP:2024-07-02《美团、携程和滴滴企业版们的野望:做to B的生意,稳to C的市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广博看社会趣事

广博看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