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大作战”:这几招教你告别瞌睡虫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句话生动地描绘出了人们在不同季节所面临的身体困倦状态,其中,春困现象尤为普遍。春季风和日丽,但很多人会有困倦疲惫之感。那么,如何才能缓解春困呢?
春困之因:天人相应与气血失衡
春日里,阳光暖煦,微风轻摇,本应是活力满满、神采飞扬的时节,可许多人却深陷困倦的泥沼。整日里哈欠不断,精神萎靡不振,好似被瞌睡虫缠上了身。若想赶走春困,关键得先搞清楚它是如何 “缠上” 我们的。春困的根源,就藏在人体气血的微妙变化与失衡之中。春季,大自然阳气涌动,世间万物都焕发出蓬勃生机。依据中医 “天人相应” 的理论,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天时,开启了升发的进程。但别忘了,冬季时人体阳气内敛,体表阳气本就不足,气血运行也较为迟缓。一入春季,外界阳气迅猛增长,人体就得把阳气从内往外疏散,以契合自然的节律。可要是气血亏虚,或是运行阻滞,阳气的升发之路就会受阻。部分人身体里的气血运行,没能跟上阳气升腾这一正常的生理变化节奏,于是困倦、乏力等不适症状便纷纷找上门来。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人体阳气的顺畅升发,以及气血的调和,对于保持精力旺盛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这一平衡被打破,春困就会如影随形 。调养之法:饮食起居“多管齐下”
饮食调养饮食调养在应对春困中有一定作用。春季,人们宜多食用健脾祛湿、益气养血之品。例如,薏苡仁红豆粥、山药莲子粥都是春季饮食的上佳选择。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红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山药健脾、补肾、养肺,莲子健脾祛湿、益肾、养心安神。两两搭配煮粥,可补益人体正气、祛除体内湿气。坚持食用,可使脾胃功能强健,缓解因湿气困脾导致的春困。
春季,人们还应适当摄入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红枣、菠菜等,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液携氧能力,为大脑和身体各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缓解困倦之感。
早睡早起,拥抱春日活力
春季来临,白昼愈发漫长,黑夜悄然缩短,这是大自然的节律变化。顺应此规律,早睡早起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自然。夜晚早点入眠,给予身体充足的休息时间,清晨伴着曙光早早起身,能唤醒身体机能,为新的一天注入活力,有效缓解春困带来的疲惫感。适度运动,唤醒身体能量
太极拳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八段锦动作舒展优美、功法独特,瑜伽则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这些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阳气在体内顺畅运行。坚持练习,能让身体愈发轻盈,春困之感也会随之减轻,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生活。早睡早起,拥抱春日活力
人们可经常对风池穴、太阳穴等进行穴位按摩,让困倦感离我们远去 。风池穴该穴位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摩风池穴可疏风清热、醒脑安神。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风池穴,每次3~5分钟,能改善因风邪侵袭导致的气血不畅,减轻春困症状。
太阳穴该穴位于头部两侧,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太阳穴能清肝明目、通络止痛。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地环形转动按摩,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摩2~3分钟,可有效缓解头部疲劳与困倦。
中药浴足足部是人体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中药浴足可以使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起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等作用,同时,借温热之力,振奋阳气,缓解春困疲乏。
春困较重的人可以选择用川芎、白芷、葛根泡脚。川芎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功效,可以调节全身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白芷味辛,性温,能解表散寒、祛风通窍,其味芳香可以醒脑提神;葛根味辛甘,有解肌功效,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疲劳状态。这三味中药具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头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春困。
来源:老年健康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