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包围胡琏主力,毛主席急电:快撤!这是陷阱!粟裕直呼高明
【前言:】
警报!赶紧带着队伍撤走!
1947年5月孟良崮那场大战打赢后,粟裕马上带着华东野战军继续往前冲,一路追击敌人。到了七月中旬的时候,他们成功地把国民党胡琏的主力部队给围在了南麻和高庄那片地方。
看到敌人已经被逼入绝境,粟裕心里乐开了花,立马打算让全军冲上去。
粟裕正准备下达命令呢,结果毛主席的紧急电报就先到了。电报里说,这事儿其实是国民党的诡计,让粟裕赶紧带着部队撤走。
粟裕心里头满是疑惑,可最后他还是咬咬牙,果断地下令让部队撤出了那个危险的地界。
他们刚走没多久,胡琏的队伍就在国民党空军、炮兵和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对粟裕原来防守的地方发起了强大攻势。
这事儿让粟裕心里头直打颤,一个劲儿地夸毛主席真是有远见。
胡琏为啥要在南麻那边挖个坑等人跳?他又是怎么露馅,让毛主席给瞧出来的呢?
【两个“常胜将军”的对决】
在中国共产党的众多高级军事领导人里,粟裕无疑是个特别的人物。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平平无奇,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党内的高级将领群体中,粟裕的名字总是能引人注目,他的军事才能和卓越贡献让人不得不佩服。粟裕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他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存在,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增添了不少光彩,也让人们对他的能力和智慧有了更深的了解。总之,在高级将领中,粟裕是个不容忽视的特别存在。
他从来没进过啥正规的军校,参加革命时起点也挺低,一开始不过是警卫班里的小头目。
但这个人,他是一步步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打起仗来却相当有一套,真是个少见的军事天才。
在抗日战争那会儿,还有解放战争期间,只要粟裕一上前线指挥,仗就打得特别顺,赢多输少。所以,他在我军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不败战神”。
他一辈子都在战场上打拼,建立了好多数不清的功绩。所以在1955年全军授衔那会儿,他就当上了开国大将里的头儿,是元帅以下的最厉害的一位。
如果评选元帅没有十个人的限制,按照粟裕所立的功劳,他很有可能也会在肩章上多戴上一枚国徽。
那时候,除了粟裕之外,还有个人也挺出名,大家都叫他“不败战神”,这人就是蒋介石很器重的胡琏。
1907年,胡琏在陕西华县呱呱坠地,后来他考进了黄埔军校第四期。一毕业,他就加入了陈诚领导的“土木系”,成了陈诚特别器重的一个年轻军官。
抗战那会儿,他在国民党军队里是个打仗的好手,经常跟日本鬼子在正面战场上硬碰硬,一点都不含糊。
胡琏表现出色,深得蒋委员长的赏识。所以,蒋委员长不仅让胡琏统领他手下最厉害的王牌师,还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对他抱有极大的期待。
蒋介石对胡琏的器重和培养,让胡琏心里头特别感激。
因此,他费尽心机在南麻区域布置了陷阱,打算狠狠打击粟裕的队伍,好回报蒋介石对他的赏识和提拔。
这次,两位公认的“不败高手”要正面交锋了,究竟谁能一路领先,最终胜出呢?
【高手之间的博弈】
1947年5月份,张灵甫在孟良崮战死之后,国民党那个“鲁中决战”的大计就彻底泡汤了。
这让蒋介石大为光火,他下定决心要重新部署兵力,打算在正面的战场上把失去的颜面给夺回来。
蒋介石为了打一场漂亮的胜仗,调动了11个整编师,总共32个旅,加起来有24万多人。他决定采取稳当的战术,靠着人多力量大,来填补战斗力上的差距。
毛主席心里跟明镜似的,一眼就看穿了国民党的那点小九九。他吩咐陈毅和粟裕,让他们好好利用咱们军队行动迅速、机动性强的长处,想法子把敌人给牵动起来。这样一来,在跟敌人你来我往的战斗中,就能瞅准机会,一举把他们给歼灭了。
粟裕确实把党中央的方针执行得很到位,他带着华东野战军四处出击,就像是在各处都撒下了种子,成功地把国民党那24万大军分散到了好几个地方。
看到敌人那边已经手忙脚乱,粟裕立刻决定,把内部的四个队伍调出来,把南麻那一带的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给团团围住。
国民党那个重组的第十一师,是蒋介石手里的王牌部队之一,号称“五大精兵”,而这支部队的领头人,就是蒋介石特别看好的胡琏当师长。
胡琏的队伍全副武装,用的都是美国制造的武器,火力那叫一个强悍。所以当他们被敌人团团围住时,他非但没乱了阵脚,心里头反而乐开了花,觉得自个儿一直盼着的时机总算是到了。
胡琏心里盘算着,只要自己豁出去,像鱼饵一样吸住粟裕的主力军,那鲁中这块地方上的其他国民党队伍就能趁机靠过来,一块儿把粟裕他们给反包围了。
到了那个关头,粟裕手下的那四支队伍,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南麻战斗一开始,胡琏的队伍就没打算逃跑,他们选择和华东野战军硬碰硬,打起了防御战。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两边都没占到啥上风。
蒋介石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胡琏的打算。一看粟裕真被拖住了,他乐坏了,赶紧下令让其他部队加快脚步去帮忙,打算一举把华野的那四个纵队全给吃掉。
粟裕那时候压根没心思管这些,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战场上的事儿。
1947年7月19日那晚,胡琏的部队借着飞机和坦克的威力,突然朝我方阵地冲了过来,发起了好一顿猛攻。
突然间,前线的好几个地方被敌人攻占了。
胡琏这突如其来的行为让粟裕心里直打鼓,因此,他一边让部队开始反击,一边琢磨着敌人接下来可能会干啥。
第二天,大雨倾盆而下,把敌人的飞机和坦克都给困住了,让它们没法动弹。
粟裕肯定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因此,他打算就在那个晚上动手,一举把胡琏的十一师给全歼了。
还没等他来得及下达指令,党中央毛主席那边就火速传来了消息,说这事儿是胡琏挖的坑,让他赶紧带着队伍撤走。
【敌方“常胜将军”的败逃】
粟裕对毛主席的指挥能力打心底里佩服。虽然他心里有点儿懵,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让各个纵队都往临朐以南挪地方,等着下一步的命令。
粟裕的部队刚撤走没多久,国民党那边就来了4个整编师的援军,全都扎堆在南麻那一带。
粟裕被吓得心里直哆嗦,直夸毛主席的眼光真是太厉害了。
这次在南麻,两边打了整整四天。说起来,粟裕和胡琏算是打了个不相上下,谁也没捞到啥好处。
但实际上,从大局来看,国民党那真是败得一塌糊涂。
粟裕的队伍在南麻那边拖住了敌人,就在这时,刘邓大军已经不远千里,冲进了中原的核心区域——大别山。
这简直就是往国民党的心脏地带猛戳了一刀,给后面人民解放军的反攻铺平了最好的道路。
南麻战役的结果不如预期那般理想,不过胡琏又一次向蒋介石展现了他的指挥本事。
后来,蒋介石提拔他做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的副司令,让他协助黄维在徐海淮蚌那一带打仗。
胡琏心气儿高,对这个安排相当不乐意,于是找了个理由离开了队伍,自个儿偷偷跑到武汉去了。
胡琏刚走没多久,淮海战役就爆发了。黄维带领的第十二兵团,被粟裕指挥的大部队,给围在了宿县西南边的双堆集那块地方。
蒋介石想救出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就把希望放在了胡琏身上。他让胡琏赶紧坐飞机到双堆集去,重新安排了一下兵力,然后稳稳当当地等着援军到来。
胡琏抵达双堆集后,心里盘算着怎么翻盘,可这回他碰上的粟裕太过强悍,压根儿没让他瞅见半点转机。
1948年12月7日晚上,华东野战军又一次动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黄维心里明白,局势已经对他不利,他没拽着胡琏一起送死,而是让胡琏借着求援的由头,搭乘飞机溜出了包围圈,直奔南京而去。
逃回南京后,胡琏因为当了逃兵,头一回在蒋委员长面前吃了闭门羹。
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回到双堆集,跟大伙一块儿想办法冲出包围。
战场上那叫一个乱糟糟,胡琏坐的是辆铁疙瘩装甲车。虽然他挨了重伤,但好歹命大,最后还是给溜出去了。
在这次硬碰硬的战斗中,国民党里的“不败战神”胡琏输得那叫一个惨,差点连小命都丢了。
从这事儿能瞧出来,国民党那些高层将领所谓的成就,其实水分挺大。
【结语:】
有人讲,国民党军队啊,士兵顶呱呱,将领嘛,还算可以,但统帅那就不行了。这话听起来,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解放战那会儿,国民党人多装备好,看着挺厉害。可一到了战场上,他们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根本就不是人民解放军的对手。
这种巨大的差异之所以存在,关键在于共产党的队伍里,有毛主席坐镇,还有朱老总、粟裕、陈赓等一大批出色的领导人。他们个个都是顶尖的指挥家,数不胜数。
有这些了不起的革命大英雄在,国民党政府哪能不垮台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