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宅家不慌张:用生活里的"小仪式"守护孩子的规则感

蒲公英全纳教育 3周前 (04-01) 阅读数 1 #教育

清明假期将至,孩子们即将离开规律的校园生活,这让许多自闭症儿童家长隐隐担忧。那些好不容易建立的晨起叠被、餐前洗手、玩具归位的日常秩序,会不会在假期里瓦解?不少家长都在抱怨:家里没有环境,家里没有强化物,家里没有......其实家庭本就是温馨的港湾,更是疗愈的圣所,只要善用三个生活小魔法,宅家时光反而能成为巩固规则意识的黄金期。

一、把家变成"规则游乐场"

在客厅中央铺开彩虹色地垫,用不同颜色的收纳盒给玩具分类:蓝色盒子收积木,黄色盒子装绘本,红色盒子放汽车。和孩子玩"快递员送货"游戏,每次整理玩具就像完成快递分拣任务,在收纳盒贴上对应的玩具照片,让分类变得像拼图般有趣。

二、在节气里播种生活仪式感

清明时节的艾草青团,可以变成绝佳的教学素材。让孩子参与揉面团的全过程:系上小围裙前必须洗净双手,摆好案板后要铺上防油纸,每个步骤都像搭建乐高城堡般井然有序。在包青团时用模具制作不同形状,圆形代表太阳,三角形是山丘,让孩子在捏塑中理解"先准备材料再动手制作"的工序逻辑。

三、用"微习惯"搭建成长阶梯

不必苛求假期完全复刻学校作息,可以设计些趣味过渡环节。早晨赖床时播放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作为起床号,在刷牙杯上贴星星贴纸,集满五颗就能兑换睡前故事的选择权。午后阳光正好时,把认知训练变成"阳台探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新芽,用夹子收集不同形状的落叶,在自然游戏中延续"物归原位"的习惯。傍晚用彩虹色便签纸制作明日计划表,让孩子自己粘贴任务图标,把规划权交还给孩子。

那些藏在青团里的艾草清香,夹在绘本里的银杏书签,贴在冰箱上的星星贴纸,都在诉说着生活本身的疗愈力量。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钢筋水泥的浇筑,而是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当我们学会用游戏精神重构日常,每个假期都是孩子成长的充足养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蒲公英全纳教育

蒲公英全纳教育

分享特殊教育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