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尹志尧放弃美国国籍!这是中国半导体突围的关键信号!

是欧阳公明仔父 2天前 阅读数 2987 #科技

2025 年 4 月 18 日,上海中微电子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微半导体创办人、董事长兼执行长尹志尧已放弃美籍,恢复中国籍。尹志尧是半导体产业资深人士,曾任职美商应材(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和英特尔工作,在中微半导体 2022 年、2021 年和 2020 年的年度报告中,被认定为美国公民,2023 年年报则没有揭露尹志尧的国籍。现年81岁的尹志尧变更国籍,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白热化、中美科技博弈愈发激烈的当下,美中半导体供应链日益分化的最新迹象。这一决定看似个人选择,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复杂的现实考量,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乃至全球科技格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

产业困局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重构。美国凭借 EDA 工具、高端光刻机、核心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绝对垄断,构建起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的霸权体系。自 2018 年起,美国以《瓦森纳协定》为依托,通过实体清单、芯片法案等手段,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 “卡脖子” 战术。不仅禁止向中国出口 14nm 以下制程设备,更联合盟友组建 “芯片四方联盟”,试图切断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所有渠道。

在此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国产光刻机仍停留在 28nm 制程,先进封装材料自给率不足 10%,高端芯片进口依赖度超过 80%。而尹志尧创立的中微半导体,作为国产刻蚀设备的 “扛旗者”,其 5nm 等离子体刻蚀机已进入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大厂产线,成为打破国际垄断的关键力量。

战略转身

从产业视角看,尹志尧的国籍变更蕴含深刻战略意图。首先,规避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潜在风险。近年来,美国频繁以 “国家安全” 为由,对拥有美籍的华裔科学家进行调查,部分企业因创始人国籍问题被迫中断技术合作。放弃美籍,能为中微半导体在尖端设备研发上扫清政策障碍。

其次,强化本土产业链信任。在 “去美化” 供应链重构趋势下,国内晶圆厂对美籍高管企业存在技术安全顾虑。尹志尧的身份转变,向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客户传递 “技术自主可控” 的强烈信号,为国产设备加速导入先进制程产线铺平道路。

最后,释放人才回流信号。作为半导体行业的 “活化石”,尹志尧 30 年跨国从业经历极具标杆效应。其选择回归中国国籍,将激励更多海外半导体人才投身国产替代,缓解国内高端人才缺口问题。

蝴蝶效应

这一事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已逐步显现。在技术层面,中微半导体有望加快 3nm 及以下制程刻蚀机研发,推动国产设备从 “能用” 向 “好用” 跨越。在市场层面,预计 2025 年国产刻蚀设备全球市占率将从当前的 18% 提升至 25%,加速打破 Lam Research、应用材料的长期垄断。

国际舆论场也掀起热议。彭博社评论称 “这是中国科技人才战略的重大胜利”,日经新闻则担忧 “可能加速日本半导体设备企业的技术优势流失”。从外交角度看,此举有力回击了美国 “中国科技环境不友好” 的抹黑言论,为后续国际技术合作争取更多话语权。

尹志尧的国籍转变,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迈向自主可控的缩影。随着国产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的协同突破,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形成 “以应用倒逼技术,以生态培育人才” 的良性循环。这场跨越十年的产业突围战,正因为有无数个 “尹志尧” 的坚守,终将迎来破晓时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是欧阳公明仔父

是欧阳公明仔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