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数遥遥领先!赞成太多,IMO达成历史性成就,中国或坐收渔翁之利

大局勘察 2天前 阅读数 50 #财经

据中国航务周刊官方媒体报道,国际海事组织(IMO)日前批准了全球航运业碳定价协议,要求船舶到2040年将碳强度降低65%,预计10月将获得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最终批准,2028年起实行。该协议在4月举行的投票中,以63票赞成、16票反对获得通过,中国投下赞成票。投反对票的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也门、马来西亚、泰国、委内瑞拉、阿曼、约旦、巴林等。

根据新规,自2028年起,所有船舶必须使用低碳燃料组合,否则将面临经济处罚——但太平洋岛国认为该系统的减排目标仍不够远大。这一初步协议是在伦敦举行的为期一周的谈判后达成的,旨在确定采用何种机制实现航运业到2050年的碳中和目标。未达标的船舶每年需为超出设定目标的每吨温室气体排放支付费用。国际海事组织表示,所筹资金将用于"奖励"零排放或近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并为发展中国家向低碳航运转型提供财政支持。

会议现场(资料图)

协议谈判过程中,太平洋岛国与加勒比海国家强烈支持,强调气候行动的紧迫性;而巴西、沙特等依赖航运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则以经济竞争力受损为由反对。  美国完全退出谈判,并威胁要对美国船只收取的任何费用采取“对等措施”。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正加速布局应对新规。上海港近期将LNG加注业务扩展至外高桥,实现“全港化”服务,并计划成立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推动自主碳认证体系建设,以争夺国际航运规则话语权。

行业评论员称,总体而言,IMO的协议对包括LNG在内的任何化石燃料的可行性都设定了限制。伦敦大学学院能源研究所副教授Tristan Smith甚至认为,IMO的提案对LNG燃料似乎无异于一记特定的丧钟。刚刚参加完上周五的会议,Tristan Smith就发表评论称:“该协议为LNG作为船用燃料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设定了明确限制。”“这条路径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基本的处罚费用,并且从2033年起罚款将迅速增加。”“对于新造船(例如从现在开始订造的船舶)来说,它(LNG燃料)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竞争力的选择。”

贸易港口(资料图)

WS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e Kramek表示,“这是气候政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航运业的一个转折点。航运业长期以来一直被贴上‘难以减排’的标签,但创纪录的行业投资和全球性措施将扭转这一局面。”“班轮运输已经开始启动脱碳,到2030年,将有近1000艘替代燃料船舶投入运营。然而,为了以商业可行的价格供应替代燃料,全球监管是必要的。”他总结称,“IMO今天的成果意味着可以利用全球监管,通过创纪录的投资来实现脱碳目标。”

航运业是世界贸易的大动脉,90%的货物在国际水域上运输。然而,航运行业对化石燃料严重依赖。目前,该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据世界银行称,如果将航运业当成一个国家,它将是全球第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排在日本和德国之间。在全球经济逐步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今天,航运业的“脱碳”进程却十分缓慢。当前,绿色燃料在商业上尚无法与传统燃料竞争,分析称,由于绿色燃料的生产成本高且能量密度较低,绿色燃料的实际使用成本高达传统燃料的三倍以上。

港口贸易(资料图)

协议生效为中国船舶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抛出了技术升级的严峻挑战。数据清晰勾勒出这一转型轨迹:2023年,中国在绿色动力船舶市场交出亮眼答卷,新接订单国际份额跃升至57%,主流船型全面完成绿色技术适配,彰显出行业转型的决心与实力。2024年,这一增长势头不减反增,仅一季度全球绿色船舶新增订单便显著向中国倾斜,印证了中国造船业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系列突破背后,是中国船舶工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深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大局勘察

大局勘察

90后文科男,没事喜欢转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