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包围开始,中方专机将直飞三国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中方专机将出访三国。与此同时,耶伦发声批评,特朗普政府也面临诸多困境。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且听细细道来。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动作不断,当地时间4月10日,特朗普将所谓“对等关税”提高至125%,加上此前针对芬太尼问题的20%关税,对华关税实际税率达145%,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方试图与中国在经贸领域“硬脱钩”的信号。
但美国的这种单边行动,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就说这几天,芬兰议长、西班牙首相、英国国防参谋长等西方政要纷纷访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不顾美方“靠近中国如同自割咽喉”的威胁,坚持来中国访问。英国军方最高级别官员,打破10年来的外交惯例,主动寻求修补中英关系。再看看日本,公明党党首带着亲笔信,寻求中日友好;欧盟领导人也计划组团访华,举行中欧峰会。这些情况都表明,各国对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性深感担忧。
特朗普(资料图)
从格陵兰岛主权争议,到巴拿马运河问题,再到对华关税频繁调整,美国的信誉不断流失,促使更多国家转向务实外交。中国商务部说得很清楚,美国单边霸凌行径,既损害自身利益,也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相比之下,中国与东盟等伙伴加强协作,成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关键力量。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的时候,外交部公布消息,中方领导人将于4月14日至18日,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这三个国家的选择,有着多方面战略考量。越南是地缘政治重要节点,近期它对美示好备受关注,中方此次访问,可能重点协调双方立场。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在协调区域应对美国关税问题上,起着枢纽作用。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的中国援建项目,凸显了双方安全合作深化,为地区稳定提供新支点。而且,这次访问时间,正好赶上北京召开周边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周边是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关税压力,中国坚守反制立场,同时通过区域合作开辟新战线。马来西亚贸工部长扎夫鲁明确表态,支持多边贸易体系,东盟国家也计划联合磋商,应对美方措施。这种集体行动,削弱了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把东南亚变成稳定经贸关系的“缓冲区”。结合多国政要访华来看,中方已经对美形成一场以合作为核心的“反包围”。再看美国那边,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性,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
美元指数单日跌幅超2%,标普500指数暴跌6.3%,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新高。这种情况下,早已“退休”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耶伦也忍不住发声,称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她“见过的最严重的自我伤害行为”。更早时候,奥巴马和哈里斯也先后批评特朗普近期行动,哈里斯甚至笑着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特朗普的软肋,在美债市场也暴露出来。4月初,3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5%,10年期收益率突破4.5%,抛售潮导致美国政府融资成本急剧增加。要是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美国财政体系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美国财长贝森特(资料图)
这一系列动荡表明,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却动摇了自身金融霸权根基。接下来,特朗普政府把未来三个月当作“拉拢盟友关键期”,想用10%基准关税分化他国对华合作。但中国的反包围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东盟集体发声维护多边贸易,欧洲寻求战略自主,中东联合军演深化安全协作。
这场较量,不再局限于贸易逆差数字,而是上升到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争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单极霸权难以长久。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金砖机制等平台,重塑合作规则。正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所说,“开放供应链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在这场世纪博弈中,谁能更好地平衡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先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