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巴拿马运河博弈升级 地缘战略枢纽争夺战打响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运河的货物总量达5.2亿吨,其中68%涉及中美航线。这座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黄金水道,正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特朗普政府近期动作频频,试图改写维持了四十余年的运河治理格局。
3月初,美国南方司令部向五角大楼提交的军事预案引发国际震动。这份被《华盛顿邮报》曝光的文件详述了"运河控制应急方案",包括在科隆自贸区部署海军陆战队、接管船闸控制系统等具体措施。尽管白宫声称这只是"常规预案",但巴拿马总统穆利诺随即召集国家安全会议,宣布提升运河警卫队战备等级。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可追溯至2月的"一带一路"协议风波。在美方施压下,巴拿马政府宣布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基建合作协议,涉及科隆港和巴拿马城两大枢纽港口的运营权。然而戏剧性转折发生在48小时后——中国中联部代表团悄然抵巴,与包括革命民主党、民主变革党在内的五大在野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国正在构建多层级合作网络。"巴拿马大学政治系教授冈萨雷斯分析称,"当前执政联盟仅控制议会20%席位,在野势力完全可能推动立法保障中资项目。"这种政治布局的效果立竿见影,穆利诺政府三天后改口称"审查不针对特定国家",并批准了中国电建承建的运河第四桥项目。
历史纠葛加深了当前博弈的复杂性。1977年《托里霍斯-卡特条约》虽将运河主权移交巴拿马,但第4条款规定美方保有"永久中立权",这成为特朗普政府施压的法律依据。然而现实利益的天平正在倾斜——中国近五年在巴累计投资47亿美元,建成美洲最大深水港群,而美资企业同期撤资达12亿美元。
航运经济专家马丁内斯算过笔账:若运河中断30天,美国东海岸炼油厂将损失24亿美元,而中国可通过中美洲铁路网分流60%货物。这种不对称依赖,使得五角大楼的军事威胁更像政治恫吓。正如巴拿马前驻华大使埃斯科瓦尔所言:"没有人会为上世纪的地缘幻想支付真金白银。"
博弈棋盘上,中国正打出组合拳。除政治层面对接外,中国人民银行与巴拿马银行总局启动数字货币清算系统测试,旨在构建去美元化的贸易结算通道。与此同时,中远海运宣布开通中国-巴拿马-加勒比海周班航线,直接挑战美资航运企业的传统优势。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较量实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竞争。美国试图复刻"门罗主义"的军事威慑,而中国依托基建投资和产能合作深耕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拉美左翼政权近期在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重新得势,华盛顿的强硬政策或将遭遇更广泛抵制。巴拿马运河的潮起潮落,正在见证全球权力格局的历史性变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