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小马科斯想甩锅,不承认下令逮捕老杜,亲姐姐看不下去了

江语熙 2周前 (03-25) 阅读数 564 #推荐
‍‌‌‌‌‍‌‌‌‍‌‌‌‍‌‌‌‍‌‌‌‌‌‍‌‌‌‌‍‌‌‌‌‌‍‌‌‌‌‌‌‍‌‌‌‌‌‌‍‌‌‌‌‍‌‌‌‍‌‌‌‌‌‌‍‌‌‌‌‌‍‌‌‌‌‍‌‌‌‍‌‌‌‌‍‌‌‌‌‌‍‌‌‌‌‍‌‌‌‍‌‌‌前言

菲律宾政坛上演了一场罕见的姐弟对决。在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送往海牙后,现任总统小马科斯突然改变态度,从"按ICC逮捕令行动"变成"不知道谁下的命令"。而他的亲姐姐伊梅作为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公开拍桌质问逮捕行动的合法性,直言"菲律宾何时成了海牙的附属省"。

小马科斯为什么突然改口不认账了?他和伊梅是真吵架还是唱双簧?

"变脸"速度连川剧都自叹不如

三月十一日,杜特尔特刚被七千警察"请"到海牙时,小马科斯还趾高气扬地宣称这是按"内政部接到的ICC逮捕令"办事,一副公事公办的正义面孔。

谁料十天后,这位总统的政治变脸术堪比翻书还快,从"奉公执法"变成了"完全不知情",这转身速度,怕是连川剧变脸大师都要自叹不如。

正当外界一头雾水时,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也就是总统的亲姐姐,突然在听证会上拍案而起。这位平日低调的政坛老将,3月20日当众质问:"菲律宾什么时候成了海牙的一个省?"犹如一记响雷,炸得整个参议院鸦雀无声。

伊梅不仅将杜特尔特称为"国家领导人""人民的父亲",还祭出国家主权牌:今天可以抓前总统,明天谁都可能被拖到海牙受审。这番话瞬间点燃了菲律宾人的民族情绪,一石激起千层浪。

神奇的是,听证会结束不到24小时,总统府发言人卡斯特罗就忙不迭地对外宣布:"总统马科斯先生对逮捕令来源完全不知情"。这话跟十天前的说辞判若云泥,简直是赤裸裸的自我否定。

更荒谬的是,卡斯特罗一边说"总统不知情",一边又强调"逮捕行动合法",这话说得连自己人都不信,好比说"我不知道谁放的火,但这把火烧得很规矩"。

菲律宾政治观察家直言,小马科斯的"健忘症"来得太及时,明显是看到伊梅掀桌子后,急忙给自己找退路。毕竟北伊罗戈省是马科斯家族的票仓,得罪了杜特尔特的支持者,2025年中期选举怕是要寸步难行。

更有趣的是,姐弟两人这唱双簧般的举动,恰恰成了菲律宾政坛的常态。而在这场政治大戏的背后,两大政治家族过去的恩怨情仇也浮出了水面。

家族政治牌局中的明争暗斗

要解开这出菲律宾版的"权力游戏",还得从两大家族的恩怨说起。

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原本是政治联姻的典范,2022年小马科斯与杜特尔特之女莎拉搭档竞选,宛如两条政治巨龙联手飞天。谁知好景不长,一上台权力分配就出现裂痕,如同一碗水端不平,合作关系像菲律宾的骄阳下晒开的裂缝,一日宽过一日。

作为家族元老的伊梅·马科斯,政治生涯比弟弟小马科斯还长,在家族内部的地位不容小觑。她与弟弟在关键政策上时有分歧,尤其在外交立场上,伊梅一贯主张菲律宾应当保持自主性,不要过度依赖任何大国,这一点与杜特尔特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

有意思的是,小马科斯在政坛上的表现颇像一位墙头草,面对美国频频点头哈腰,对中国则时而友好时而强硬,摇摆不定让人眼花缭乱。伊梅此次为杜特尔特站台,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纠正弟弟的外交偏向,避免菲律宾完全落入美国怀抱。

地域上看,北伊罗戈省是马科斯家族的铁杆票仓,而达沃市则是杜特尔特的大本营。民调显示,北伊罗戈省已有超过55%的选民对小马科斯的行为表示失望,这让小马科斯如坐针毡,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根基的政客如同无根的浮萍,随时可能被政治风暴卷走。

菲律宾政治圈内流传着一句话:"马科斯家族的亲戚比政府部门还多"。伊梅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家族网络中扮演着平衡手的角色,她既要顾全家族声誉,又要确保弟弟不至于政治自杀。

更深层次看,这不仅是两个家族的权力之争,更是亲美与亲华两种路线的博弈。伊梅此次公开发声,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菲律宾政坛过度倒向美国的一种纠偏,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当这个篮子随时可能被主人抛弃的时候。

而小马科斯与伊梅这对兄妹的政治暗战,也揭示了菲律宾家族政治的核心本质:表面的团结下,是永不停息的权力重组与利益再分配。

7000警察的逮捕行动背后玄机

细究这场抓捕大戏,简直堪比好莱坞大片:7000名警察集结,就为了逮捕一位79岁的老人,这阵仗之大,就连美国抓本拉登都没这么兴师动众。如此兴师动众,不过是为了掩盖这场行动背后的法律漏洞。

事情的关键在于,国际刑警组织只向菲律宾发出了"扩散通报",而非"红色通缉令"。这两者的区别,可比麻婆豆腐和水豆腐的差异还大:前者只是协助调查的通知,没有强制执行力,后者才是各国警方必须执行的抓捕令。小马科斯政府却偷梁换柱,把一张"请协助打听此人下落"的通知单,莫名其妙变成了"必须立即抓人"的铁令。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菲律宾早在2019年就退出了国际刑事法院(ICC),就像一个已经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校规对他早就不管用了。ICC却坚称对菲律宾退出前发生的"禁毒战争"罪行仍有追溯权,这就好比你已经离开了一个小区,物业还坚持要收你三年前的停车费。

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针锋相对,直指ICC未能提供有效的逮捕令副本,证据也薄弱得像一张被雨水浸透的纸。此外,菲律宾宪法明确规定,外国法院无权在未经菲律宾司法部门同意的情况下逮捕菲律宾公民,何况还是一位前总统。

伊梅在听证会上提出的质疑恰到好处:"如果ICC可以随意对菲律宾行使管辖权,那么菲律宾的司法主权究竟还在不在?"这话像一把尖刀,直接戳穿了这场闹剧的法律外衣。

国际法专家则指出,ICC在此案中的程序问题重重:首先,菲律宾退出ICC后,ICC对菲律宾的管辖权受到严重限制;其次,ICC越过菲律宾司法系统直接发布逮捕令,违反了"互补原则";最后,ICC依据的证据主要来自媒体报道和部分证人证词,缺乏系统性调查。

这一切就像一出闹剧,却关乎一国主权与尊严。菲律宾前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尼奥·卡比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连保护自己前领导人的司法主权都没有,那还谈什么独立?"

参议院调查的结果将决定这出法律闹剧的最终走向,而小马科斯已经在为自己准备后路,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当政治风向变了,随风转舵才是政客的生存之道。

民意如潮民调飙升的警示灯

就在马科斯政府忙着推卸责任时,菲律宾民众已经用脚投票。支持将杜特尔特接回国的民意像涨潮巨浪般席卷全国,一周内支持率从55%猛增至67%,这12个百分点的飙升比马尼拉的夏季气温上升还迅猛。

达沃市三万民众走上街头,高喊"释放杜特尔特"的口号,场面之壮观,不亚于过去杜特尔特的竞选集会。棉兰老岛多个城市的建筑外墙和街道上挂满了支持杜特尔特的横幅彩旗,俨然成了一场全民运动。抗议者们更是直指马科斯"卖国求荣",甚至有人呼吁攻击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以示对亲美政策的强烈不满。

这场声势浩大的民意反弹,让马科斯如坐针毡。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上菲律宾人民已多次用"人民力量"推翻过不得民心的政府。更糟的是,马科斯家族的根据地北伊罗戈省居然也出现了反对声浪,这就像自家的地板突然冒出了白蚁,再不处理恐怕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了。

此时,军方态度成了这场政治博弈的关键变量。菲律宾军方高层目前倾向于支持马科斯的亲美路线,但基层军官和士兵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杜特尔特时期提拔的。如果军方内部出现分裂,情况将更加复杂。有消息称,杜特尔特的女儿萨拉已秘密联络了二十多位地方军区指挥官,为可能的政治反击做准备。

当然,决定这场风波最终走向的,还是参议院的调查结果。如果参议院认定逮捕行动违反菲律宾法律,马科斯将面临两难:坚持立场会激化矛盾,放人则意味着政治失败。这也解释了为何马科斯急于撇清与逮捕行动的关系,他正在为自己准备后路。

有趣的是,随着事态发展,伊梅·马科斯的政治影响力正悄然上升。作为马科斯家族的元老,她既维护了家族利益,又赢得了公众好感,这一招"两全其美"的政治操作堪称高明。如果最终杜特尔特被送回菲律宾,伊梅很可能成为最大赢家,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这场波谲云诡的政治大戏中,马科斯正面临着他政治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而这盘棋的每一步都关系到菲律宾的未来走向。

结语

这场菲律宾政坛的家族大戏既是主权博弈也是权力游戏,马科斯想甩锅,却被亲姐姐啪啪打脸。无论结局如何,这次政治反转都向世人展示了家族政治的脆弱性与国际法在主权国家的适用边界。面对强国博弈下的政治漩涡,小国领导人是应该坚守主权还是顺应外部压力?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江语熙

江语熙

漫步时光如静谧的行者,以心灵为笔,岁月作纸,书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