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种植豌豆,轮作养地培肥力,生物防治控草害

心旷神怡呀 1周前 (04-05) 阅读数 0 #推荐

**西北种植豌豆:轮作养地、生物防治的智慧农业实践**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农业一直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而豌豆,这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作物,在西北的种植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西北种植豌豆过程中轮作养地培肥力以及生物防治控草害这一系列富有智慧的农业实践。

**一、提出问题**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土壤肥力状况复杂多样。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就拿土地肥力来说,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会不断消耗土壤中的特定养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连续多年种植小麦,会使土壤中的氮元素大量流失,而磷、钾等元素的平衡也会被打破。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传统小麦种植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每年以0.5% - 1%的速度递减。

杂草问题也困扰着西北的农业生产。由于西北光照充足,一些杂草生长迅速,它们与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像马齿苋这种杂草,在适宜的环境下,其生长速度比许多农作物幼苗还要快,它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氮肥,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据统计,在杂草肆虐的农田里,农作物的产量可能会减少20% - 30%。而且传统的化学除草方式虽然看似高效,但长期使用会带来土壤污染、杂草抗药性增强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二、分析问题**

(一)轮作养地培肥力的原理与意义

1. 轮作的科学依据

轮作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农业耕作方式。在西北种植豌豆的实践中,轮作有着深刻的科学依据。豌豆属于豆科植物,它的根系与根瘤菌有着共生关系。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固氮。据研究表明,每公顷豌豆每年可固氮75 - 150千克。当豌豆与其他作物轮作时,它所固定的氮素就会留在土壤中,为下一季作物提供养分。在甘肃的一些地区,实行豌豆 - 小麦轮作模式。在豌豆收获后种植小麦,土壤中的氮含量明显高于连续种植小麦的田块。经过测定,轮作田块的小麦产量比连作田块平均提高了15% - 20%。

2. 土壤结构的改善

除了氮素的补充,轮作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豌豆的根系相对较深,在生长过程中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与浅根系的作物轮作时,不同深度根系的交替作用就像给土壤做了一次“按摩”,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优化。比如,与棉花轮作时,棉花的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而豌豆的根系深入下层土壤,这样一上一下的根系分布,能够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雨水下渗和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二)生物防治控草害的优势与挑战

1. 生物防治的理念

生物防治是现代农业中备受推崇的一种害虫和杂草治理方式。在西北豌豆种植中,生物防治草害的理念是基于生态平衡的原理。传统的化学除草虽然能够快速有效地杀死杂草,但也会对土壤中的有益生物、昆虫等造成伤害,破坏生态链。而生物防治则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控制杂草的生长。利用某些昆虫或微生物来抑制杂草的繁殖。

2. 具体的生物防治方法及效果

(1)昆虫控草

有一种叫豌豆彩潜蝇的昆虫,它的幼虫主要以豌豆叶片为食,但在其幼虫阶段,也会取食一些杂草的叶片。在豌豆田周围合理引入豌豆彩潜蝇的天敌,如某些寄生蜂,可以控制豌豆彩潜蝇的数量,同时利用豌豆彩潜蝇对杂草的取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生长。据试验,在有豌豆彩潜蝇存在的豌豆田周边杂草覆盖率比没有引入这种昆虫关系的田块降低了10% - 15%。

(2)微生物控草

一些微生物如真菌类的杂草病原菌,对特定杂草具有致病性。链格孢菌对某些阔叶杂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西北的一些试验田中,将链格孢菌制剂施用于豌豆田周围的杂草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杂草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株高比未施用的杂草降低了20% - 30%,而且杂草的繁殖能力也受到了抑制。但是,生物防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生物防治的效果相对化学防治来说较为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且生物制剂的生产、保存和使用都有严格的条件要求,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影响其防治效果。

**三、解决问题**

(一)推广轮作养地培肥力的措施

1. 农民培训与教育

要推广豌豆轮作养地的模式,首先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轮作的科学知识,让他们了解轮作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积极影响。在新疆的一些地区,农业部门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轮作技术讲座,向农民详细介绍豌豆与不同作物轮作的技术要点,包括种植时间、施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经过培训后,农民对轮作的接受度大大提高,很多农户开始尝试豌豆 - 玉米轮作模式。

2. 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对于轮作模式的推广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采用轮作种植方式。比如,对实行豌豆轮作的农户给予每公顷一定金额的补贴,用于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政府实施了轮作补贴政策后,豌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轮作模式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政府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这些主体更容易接受和应用先进的轮作技术,有利于大规模推广豌豆轮作养地模式。

(二)完善生物防治控草害的策略

1. 加强科研投入

为了更好地实现生物防治控草害,必须加强科研投入。科研人员要深入研究杂草与昆虫、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发出更高效、更安全的生物防治产品。加大对杂草病原菌的筛选和培育力度,寻找对更多种类杂草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要研究如何提高生物制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期,以便于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 示范与推广

建立生物防治示范基地是推广生物防治控草害的有效途径。在西北各地建立豌豆田生物防治示范基地,展示生物防治的实际效果。邀请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看到生物防治在控制杂草方面的优势。在陕西的一些示范基地,通过展示豌豆彩潜蝇与杂草的生态关系以及微生物制剂对杂草的抑制效果,吸引了周边很多农户前来学习取经。通过这些农户的口碑传播,逐步扩大生物防治控草害技术的应用范围。

在西北种植豌豆的过程中,轮作养地培肥力和生物防治控草害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农业实践。轮作养地为豌豆及其他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而生物防治则为控制杂草危害提供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方法。虽然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政策支持、科研投入和示范推广等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智慧农业实践将在西北大地上不断发展壮大,为西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长远来看,这种智慧农业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豌豆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民的收入,还对保护西北的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种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平衡的农业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期待着在西北的田野上,看到更多的土地因为这些智慧农业实践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收获更多的希望与繁荣。

在西北的农业生产历史长河中,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地环境的农业发展道路。豌豆种植中的轮作养地和生物防治实践,只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篇章。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尊重自然、科学探索,就能在土地上书写出更加美好的未来。无论是老一辈农民的经验传承,还是新一代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研究,都为这一伟大的事业贡献着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西北农业在智慧农业的引领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心旷神怡呀

心旷神怡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