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后藏着保险业惊天阴谋?孙俪团队超前预言行业趋势
刷到 "孙俪行业冥灯" 的段子时,我正在茶水间冲咖啡。手机差点滑进水池 —— 这不就是我们市场部上周五的八卦吗?从《甄嬛传》到《蛮好的人生》,这位国民演员的片单仿佛带着某种神秘力量,每次对准某个行业,就像按下了倒计时按钮。
2011 年《甄嬛传》播出时,横店影视城每天有 30 多个清宫剧组开工。当孙俪饰演的熹贵妃登上太后宝座,整个清宫剧市场却开始急速降温。到2015 年,全年备案的清宫剧数量锐减 80%,那些曾经堆满道具库的旗头花盆底,现在只能在古装租赁店积灰。
这种魔幻现实在十年间反复上演。《辣妈正传》里新晋妈妈夏冰踩着高跟鞋冲奶粉时,全国妇产医院还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婴儿啼哭。但该剧播出的 2014 年,单独二孩政策刚落地,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生育率的最后狂欢。就像网友调侃的:"孙俪拍孕妈剧是给母婴行业敲的退堂鼓。"
当 2020 年《安家》把房产中介的酸甜苦辣搬上荧幕,各大中介公司还在疯狂扩张。可随着 "房住不炒" 政策落地,那些在电视剧里月入十万的中介精英们,突然开始集体转发 "副业刚需" 的公众号推文。去年《理想之城》里造价师们测算的钢筋水泥价格,转眼就成了房企暴雷公告里的天文数字。
这种精准踩点的玄学现象,让网友制作了恶搞版《行业消亡指南》:孙俪官宣新剧当日,建议从业者立即更新简历。但当我们翻开这些行业剧的创作手记,会发现一个被忽略的时间差 —— 从选题策划到播出,往往需要 2-3 年周期。这意味着制作团队在选择行业时,瞄准的其实是上升期的朝阳产业。
这恰好解释了 "冥灯效应" 的真相:当某个行业火热到能支撑起 46 集连续剧时,往往已经抵达抛物线顶端。就像2021 年筹备《蛮好的人生》时,保险业正处于人力扩张的黄金期,而今年观众看到的,已是行业转型的阵痛现场。
这种现象级巧合背后,藏着现实题材剧作的特殊价值。孙俪团队选择的护士、中介、造价师等职业,本质上都是时代进程的计量器。当我们十年后回看这些剧集,会发现它们意外成为了行业变迁的影像年鉴 —— 记录着每个风口行业的最后一抹晚霞。
所以下次看到孙俪新剧预告时,与其忙着转发 "快跑" 表情包,不如把它当作观察经济走势的特别窗口。毕竟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能留下行业鼎盛时期的光影记忆,或许才是这些剧集真正的历史使命。当然,如果孙俪哪天宣布拍摄《程序员生存指南》,我可能会先备份好代码仓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