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河市的“颜色禁令”,必须给公众一个说法

评论员廖保平 4天前 阅读数 16 #推荐

据媒体报道,4月8日,多个视频称,河北廊坊三河市最近对沿街商户口头通知,市区所有门头禁用黑红蓝三个颜色,要求商家在一周内自行整改。随之三河市商家连夜更换门头颜色,国民茶饮“蜜雪冰城”那显眼的红色不得不变成灰色,有的地方变成绿色,看上去不伦不类。

原本这已让人大跌眼镜了,更大人大跌眼镜的是,4月9日,男子发视频吐槽河北三河市禁用红色做招牌,连医院红十字都换成绿色。

河北三河市的一场“颜色禁令”让全国哗然,城管部门口头通知沿街商户,禁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招牌,甚至连医院的“红十字”也被迫改成“绿十字”。蜜雪冰城的红色招牌一夜之间变成灰绿,商家被迫自费更换,而官方回应却含糊其辞:“这是城市规划要求,文件还没下发,先改再说。”

这场“店招革命”看似是城市管理的“美学调整”,实则暴露了行政权力的任性、法治意识的淡薄,以及对市场经济的粗暴干涉。三河市必须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这种“拍脑袋决策”不仅损害营商环境,更会让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流失。

三河市城管部门在没有任何正式文件的情况下,仅凭口头通知就强制商家更换招牌颜色,这显然违反了“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行政原则。住建部发布的《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技术标准》仅强调安全性,并未对颜色作出强制性规定。而三河市的“颜色禁令”既无法律依据,也未经过公众听证,完全是行政权力的肆意扩张。

更荒谬的是,医院的“红十字”竟也被纳入整改范围。国际红十字标志受《日内瓦公约》保护,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地方政府无权擅自更改。这一行为不仅暴露了管理者的无知,更显示出“一刀切”政策的荒谬性。

更换招牌并非小事,商家需承担数千至上万元的改造费用。蜜雪冰城作为全国连锁品牌,其红底白字的VI体系已深入人心,强行更改不仅影响品牌辨识度,更可能造成客源流失。而小商户更是雪上加霜,被迫在无补偿的情况下自掏腰包,为政府的临时决策买单。

这种随意干预市场的行为,无疑会打击企业信心。正如网友调侃:今天管招牌颜色,明天会不会管橱窗透明度? 若地方政府动辄以“城市规划”为由干涉企业经营,谁还敢在此投资?

城市的美在于多元与活力,而非机械的统一,老字号的书法招牌、国际品牌的视觉标识,都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三河市的“颜色禁令”不仅没有提升城市形象,反而让街道变得呆板、怪异,蜜雪冰城的绿色招牌被网友戏称为“雪碧冰城”,医院的“绿十字”更让人啼笑皆非。

真正的城市规划应尊重商业规律,而非用行政手段强行“整齐划一”。若连招牌颜色都要管,那城市的烟火气何在?市场的创造力何在?

截至目前,三河市政府仍未公布具体的政策文件,仅以“城市规划”搪塞公众质疑。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不仅缺乏程序正义,更让人怀疑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是否某些广告公司借此牟利?是否有领导个人偏好影响了决策?

多家媒体已对此事提出批评,明确指出“三河市的颜色禁令没有法律依据”。舆论压力下,部分商家已恢复原招牌,但政府仍未正式回应。这种“装聋作哑”的态度,只会让公众对政府治理能力产生更大的质疑。

城市治理的核心是服务,而非管制,三河市的“店招革命”若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并赔偿商家损失,只会沦为权力任性的反面教材,真正的城市规划应尊重市场、倾听民意,而非用行政命令强行“统一审美”。

如果连招牌颜色都要管,那下一步是不是要规定市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法治社会不容“拍脑袋决策”,三河市必须给公众一个说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评论员廖保平

评论员廖保平

廖保平的个人写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