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有效社交的六大秘诀:摒弃无效社交,提升社交价值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1周前 (05-06) 阅读数 4 #推荐

作为一名讲师,尤其是已经到了一定年岁的人,社交的重心应该从“做加法”转变为“做减法”。年轻时,我们可以肆意挥霍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种聚会,结交形形色色的朋友。但到了 30 多岁甚至 40 多岁,人生有了更多责任和目标,社交也需要更加精准和高效。毕竟,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能把精力浪费在无效社交上。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有效社交的 6 个秘诀,希望能对每位讲师都有所启发。

一、超过三个人的见面交流会,尽量少参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打电话说有个聚会,七八个人一起。这种场合,大家往往只是寒暄几句,浅尝辄止地交流一番。你想啊,三个小时的聚会时间,分到八个人身上,每个人平均不到 20 分钟。这 20 分钟能聊出多少有价值的内容呢?基本就是蜻蜓点水,走个过场。但如果只有三个人呢?每个人就能有整整 60 分钟的交流时间。这一个小时,能深入探讨很多问题,碰撞出不少有价值的火花。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人数多,但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长时间交流啊。这话不假,但人数一多,你根本不可能和每个人都进行深入的交流。连见面时都只能浮于表面,你还指望之后再花更多时间去沟通吗?人数多,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都受限,从人脉角度来说,时间又不够,我们很难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所以,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这种超过三个人的聚会,对我们的价值真的很有限。能不参加,就尽量别参加,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当然,拒绝多人聚会的邀请也需要技巧。你可以直接告诉对方,你最近比较忙,需要集中精力准备课程或者处理其他工作。或者,你可以建议下次组织一个更小范围的聚会,这样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交流。比如,你可以说:“这次聚会人太多,我怕没办法好好和大家交流。要不下次我们组织个小聚会,就三五个人,这样能聊得更深入。”这样既表达了你的想法,又不会让对方觉得你故意推脱。

二、能线上会议解决的事,就少线下见面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事情确实需要反复沟通,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非得线下见面不可。比如一些简单的事项,完全可以通过线上会议来解决。线下见面,你得考虑路上花费的时间。现在城市交通状况复杂,随便堵个车,往返就得一个小时。但如果用线上会议,30 分钟就能搞定,这不就节约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吗?

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先思考一下,这件事能不能通过线上解决。如果能,那就别非得线下见面。这样不仅能提高沟通效率,还能提升见面的价值。比如,有培训机构想跟你交流,是朋友推荐的。你可以先通过电话沟通,如果感觉项目有合作空间,再约时间线下见面。如果通过电话就发现项目没办法对接,那线下见面就完全可以省掉。这样,我们就能把时间用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费在不必要的路上。

三、不能助力工作开展的交际,能推就推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朋友打电话邀请你一起去钓鱼,但钓鱼并不是你的爱好,你们之间的关系也谈不上特别好,工作上也没有交集。这种交际,纯粹是浪费时间。与其去参加这种无效的活动,还不如把时间花在陪伴家人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还有些聚会,比如唱 K、吃夜宵之类的,如果参加的人对你工作没什么帮助,那也尽量别去。这些活动不仅耗时间,还可能伤身体。

可能有人会觉得,做人是不是太现实了?其实不是。到了一定年纪,我们真的需要做减法。就像大学同学聚会,很多人毕业后就很少联系了。如果关系好的,平时自然会私下沟通交流,同学聚会去不去都没太大关系。但有些大型的同学聚会,有些人觉得没必要参加,因为没意义、没价值。作为讲师,我们更应该看透这一点,把时间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1、如何判断交际是否对工作有帮助?

判断一个交际是否对工作有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看看对方是否在你的专业领域内,或者是否能为你提供相关的资源和信息。比如,你是一个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的讲师,和一个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人交流,可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其次,考虑这次交际是否能帮助你拓展人脉。比如,参加一个行业研讨会,你可能会结识很多同行和潜在客户,这种交际就很有价值。

最后,看看这次交际是否能让你放松身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比如,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加一个小型的读书会,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2、如何婉拒无效交际?

拒绝无效交际也需要技巧。你可以直接告诉对方,你最近比较忙,需要集中精力处理工作。或者,你可以建议下次找个更有意义的活动一起参加。比如,你可以说:“这次聚会好像和我的工作不太相关,我怕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要不下次我们找个更有意义的活动一起参加,比如一起去参加一个行业讲座。”这样既表达了你的想法,又不会让对方觉得你故意推脱。

四、临时通知去参加聚会的活动,不参加

如果有人临时通知你去参加聚会,那基本说明这个聚会没把你放在心上。可能人家只是凑人数,临时喊你去凑个场子。如果对方真的重视你,早就提前联系你了。我们得有自知之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并没有那么重要。有时候,喊你过去,可能只是多一个说话的人而已。

比如,你正在备课,突然有朋友打电话说叫你过去吃饭,马上就要开餐了。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安心备课吧。虽然人家想到了你,但这种临时通知的聚会,如果参加的人对你工作意义不大,就没必要去。如果对方有心,早就提前联系你了。当然,如果刚好只有两三个人,而且你觉得工作上可以交流,那另当别论。但如果只是临时通知,还是别去了,浪费时间。

1、为什么临时通知的聚会不值得参加?

临时通知的聚会往往缺乏诚意,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准备。这种聚会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凑人数,而不是为了进行深度交流。比如,你被临时邀请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到了现场才发现大家只是随便聊聊天,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这种聚会不仅浪费你的时间,还可能让你感到被利用。

2、如何婉拒临时通知的聚会?

拒绝临时通知的聚会可以简单直接。你可以告诉对方,你最近比较忙,没有时间参加临时活动。或者,你可以建议下次提前通知,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比如,你可以说:“这次临时通知,我实在没办法参加。下次提前告诉我,我会尽量安排时间。”这样既表达了你的想法,又不会让对方觉得你故意拒绝。

五、不同频、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少交往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因为成长背景和教育环境不同,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和我们一样,也不能苛求别人认可我们的价值观。遇到理念不一致、价值观不同频的人,和他们过多交流,真的会很心累。和这些人沟通,难免会出现争执、猜疑和质疑。你认可的东西,别人不认可,那人家肯定要来解释,甚至质疑你为什么这样想。活到一把年纪,还要去解释这些没用的东西,有意思吗?

作为讲师,我们接触的人多,见得也多,应该学会接受世界的多样性。既然我们允许世界不一样,那为了避免和这些人过多争执,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和他们交往。如果非得交往,那就保持在浅层次就好。可能有人会说,虽然理念和价值观不一样,但有商务合作,难道就不做了吗?我说的是少交往,不是不合作。在利益面前,很多东西都可以先放一边。当然,如果你已经成为有知名度的讲师,那这种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你甚至可以不合作,因为你已经不缺那些小利益了。这也要看你自己所处的阶段。

1、如何判断是否与某人价值观不同频?

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是一个注重效率和结果的人,而对方更注重过程和享受;你认为时间是宝贵的,应该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对方可能觉得社交活动就应该随性而为,享受当下。这种差异在交流中很容易体现出来。当你发现和某人交流时总是无法达成共识,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分歧,那就说明你们可能价值观不同频。

2、如何处理与价值观不同频的人的关系?

处理这种关系的关键在于保持尊重和距离。尊重对方的选择和观点,但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同时,尽量减少深度交往的机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争执。比如,你可以选择在工作上有必要的合作,但在私人生活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又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六、跟大咖社交的前提,是你也要很优秀

我有个朋友,每次见面都喜欢炫耀他认识的那些高端人脉。他提到的那些人,听起来确实很厉害。但其实我心里清楚,一个人越展示什么,可能就越缺什么。你展示这些所谓高大上的人脉,真的就能和别人建立起深度链接吗?答案是否定的。人和人之间是很现实的,如果你自己不够优秀,人家凭什么和你深度交往呢?

比如,你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培训师,同时又是畅销书作家,有几百万粉丝,还是网红大 V。你的影响力摆在那里,别人自然愿意和你沟通交流。因为他们也想蹭你的热度,借助你的影响力。但如果你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力,人家凭什么和你交流、和你合作呢?所以,认识再多大咖也没用,关键是你自己要足够优秀。只有当你足够优秀,别人才会愿意和你深度交往。

记住,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无论是与同行交流、与潜在客户沟通,还是与大咖建立联系,都需要基于双方都能从中获得价值。如果你的社交活动无法为你带来价值,或者你无法为对方提供价值,那么这种社交就是无效的。

社交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交都有价值。作为一名讲师,尤其是已经到了一定年岁的人,我们更应该学会做减法,专注于有效社交。通过减少无效社交,我们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二十年专注于培训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