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批新能源车是哪一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远比大众认知更早。当多数人将2014年视为新能源车元年时,鲜为人知的是:2008年比亚迪F3DM量产交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新能源车首发;2001年国家启动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更埋下了颠覆燃油车时代的火种。本文通过工信部原始文件、车企研发档案、早期用户访谈,还原中国新能源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十年,揭秘为何特斯拉入华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一、政策先导:2001年"863计划"点燃革命火种
2001年9月15日,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申报指南》,这纸文件改写了中国汽车史。在燃油车领域被外资压制的中国车企,第一次在新能源赛道获得国家级战略支持。专项规划明确"三纵三横"技术路线: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大整车方向,匹配多能源动力总成、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大核心技术。
首批获批的东风EQ7200HEV混合动力轿车项目,2003年完成样车制造。其搭载的镍氢电池包能量密度达65Wh/kg,虽不及现今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160Wh/kg,但已突破当时日本企业的技术封锁。2005年,奇瑞首款ISG混合动力车型登上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获得"7"字头新能源专属目录代码——这正是现今新能源车牌"绿牌"的前身。
二、量产破冰:2008年比亚迪F3DM开启民用化时代
2008年12月15日,深圳香蜜湖比亚迪4S店,工程师王传福亲自将F3DM钥匙交给首位车主。这款搭载双模混动系统的轿车,纯电续航100公里,综合油耗2.7L/100km,比丰田普锐斯便宜6万元。首批100台车被深圳政府部门抢购一空,其秘密武器是全球首个铁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量产应用。
工信部2009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足500台,但产业体系已现雏形:天津力神建成首条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精进电动研发出峰值功率90kW的永磁同步电机;宁德时代前身ATL的电池管理系统开始配套北汽新能源。正是这批"08一代"企业,构筑起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基石。
三、市场觉醒: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爆全民认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新能源车首个全民展台。上汽提供的500辆新能源大巴,累计运送游客1.2亿人次,创造了零故障、零排放的运营纪录。其中,超级电容客车充电30秒可行驶5公里,每天节省柴油800升。展会期间,工信部紧急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京、上海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车补贴,最高6万元的政策刺激下,2010年新能源车销量暴增至7181辆。
家住浦东的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回忆:"那时候开上汽荣威750混动出租车,充电站比加油站还少,但每天省下150元油费。很多乘客专门打新能源车,就为体验无声启动的科技感。"这场持续184天的超级路演,让新能源汽车从实验室走进公众生活,直接催生了2012年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
当我们在街头看到悬挂绿色牌照的蔚来ES8或比亚迪汉时,不该忘记深圳街头的首批F3DM、上海世博园的电容大巴、深夜在天津力神工厂调试电池包的工程师。从2001年政策破冰到2008年量产突围,从2010年市场启蒙到2014年特斯拉入华激发的鲶鱼效应,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用20年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下次启动你的电动车时,请记住:仪表盘跳动的每一度电,都流淌着三代汽车人的热血与远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