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铺草保水土,橘园覆膜增地温,梨园生草改生态

朱俊杰瑞说 4天前 阅读数 0 #推荐

**茶园铺草、橘园覆膜、梨园生草:果园茶园的生态管理之道**

一、提出问题

在广袤的农业大地上,果园和茶园是重要的生产区域。长期以来,茶园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困扰,橘园常常遭受低温冻害影响地温,梨园的生态环境也有待改善。这些问题就像隐藏在农业生产背后的阴影,制约着茶叶、柑橘和梨等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先来说说茶园吧。茶园大多分布在山区,那里的地形起伏较大,土壤相对疏松。一旦遭遇降雨,尤其是暴雨天气,没有保护措施的茶园土壤很容易被冲走。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茶园,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表土厚度可达数厘米。这不僅带走了大量的养分,还使得茶园的土地变得贫瘠。而且,水土流失还会导致茶园的梯田埂坎坍塌,影响茶园的整体布局和使用寿命。

橘园呢,特别是在一些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的地区,冬季的低温冻害是个老大难问题。柑橘是亚热带水果,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当温度过低时,柑橘树体的细胞液会结冰,冰晶的形成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树体受损。在某些年份,没有采取任何防寒措施的橘园,柑橘产量会锐减30% - 50%。而且,低温还会影响土壤的温度,使得柑橘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整棵树的养分吸收。

再看梨园,传统的梨园管理方式下,土壤的生态结构比较单一。梨园里的杂草往往被视为杂草,被频繁地清除。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土壤的肥力得不到有效的补充,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反而增加。因为单一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某些病虫害的滋生,而且缺乏杂草等植被的调节,土壤的水分涵养能力也较差。

二、分析问题

(一)茶园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茶园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植被覆盖度不够。在茶园开垦过程中,大量的原生植被被清除,只留下了茶树这一单一作物。当降雨发生时,雨水直接冲击裸露的土壤,由于缺乏植被根系的固土作用,土壤很容易被冲走。另外,茶园的坡面地形也加剧了水土流失。从土壤学的角度来看,疏松的土壤颗粒在雨水的冲刷下,会形成坡面径流,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这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保护自己的外衣,变得脆弱不堪。

(二)橘园低温冻害的成因

橘园遭受低温冻害,首先是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橘园自身的管理方式也有影响。如果橘园的树形不合理,枝叶过于密集或者过于稀疏,都会影响树体的保温能力。枝叶过于密集的橘园,在降雪后,积雪不易滑落,会压断树枝,加重冻害;而枝叶过于稀疏的橘园,则无法有效地阻挡冷空气的侵袭。土壤的保墒保温能力差也是一个因素。如果土壤板结,水分含量低,那么在冬季低温时,土壤无法为树体提供足够的缓冲保护。

(三)梨园生态问题的根源

梨园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管理理念。长期以来,人们过于注重果实的产量,而忽视了果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频繁除草,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破坏了梨园原有的生态平衡。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杂草在果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昆虫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地。而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虽然短期内提高了产量,但从长远来看,却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三、解决问题

(一)茶园铺草——保水土的有效措施

茶园铺草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保水土方法。就像给茶园穿上了一件厚厚的“防护服”。在茶园里铺上一层厚度适中的草类,如稻草、麦秸或者绿肥植物等。这些草类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从物理层面来看,它们能够减缓雨水的流速,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堤坝”,拦截雨水,减少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据实验数据显示,在铺草的茶园,降雨时地表径流的速度比未铺草的茶园降低了约60%。从生物层面来说,草类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可以固着土壤,增加土壤的团聚性。而且,当草类腐烂后,还能为茶园土壤补充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在一些长期铺草的茶园,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明显高于未铺草的茶园,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铺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了人工除草的工作量。

(二)橘园覆膜——增地温的科学手段

橘园覆膜是应对低温冻害的一种科学手段。这就好比给橘园的地面盖上了一层温暖的“棉被”。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在冬季,当外界气温较低时,覆膜的橘园土壤温度比未覆膜的要高出3 - 5℃。这对于柑橘树体的安全越冬有着重要意义。从热量传递的角度来看,薄膜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就像给土壤建立了一个“保温舱”。而且,覆膜还能起到一定的保墒作用,防止土壤水分过度蒸发。在春季,当气温回升时,覆膜的橘园土壤升温较快,有利于柑橘树体早发芽、早开花,从而提高产量。某橘园在连续多年覆膜后,柑橘的产量逐年稳定增长,果实的品质也更加优良。在覆膜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薄膜,如厚度适中、抗老化性能好的薄膜,并且要保证覆膜的完整性,避免破损。

(三)梨园生草——改生态的创新之举

梨园生草是改善梨园生态环境的创新之举。这就像给梨园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传统的清耕方式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让杂草自然生长或者种植一些有益的草类。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生草可以增加梨园的生物多样性。杂草和种植的草类为昆虫和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一些益虫可以在草丛中栖息,它们可以捕食梨园中的害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土壤肥力方面来说,草类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将空气中的氮素固定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的肥力。而且,生草还能改善梨园的小气候。在炎热的夏季,草类可以遮挡阳光,降低果园内的温度,减少果树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果树的生长。据研究,在生草的梨园,土壤的水分含量比清耕梨园要高10% - 15%,果实的含糖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四、总结

茶园铺草、橘园覆膜、梨园生草,这三种管理方式虽然针对不同的果树和不同的生产问题,但它们都体现了一种生态管理的理念。这种理念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只注重产量而忽视生态环境的局限。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就像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些生态管理方式虽然在实施初期可能需要一定的投入,比如购买草种、薄膜等材料,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不僅可以提高果品和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园铺草,让茶园的水土得以保持,茶叶的品质得以提升;橘园覆膜,使橘园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温暖如春,柑橘茁壮成长;梨园生草,为梨园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梨园成为一个生态和谐的小天地。我们应该积极推广这些生态管理方式,让更多的果园和茶园受益,让农业在生态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我们也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许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管理方式出现。但无论如何,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始终是我们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果园和茶园,因为它们不僅是我们的经济来源,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茶园、橘园和梨园采用这些生态管理方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让我们的农产品在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下生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美味、安全的果实和香茗。这也是我们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守护者的责任与使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朱俊杰瑞说

朱俊杰瑞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