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躺平遇上内卷,年轻人该何去何从

心之力 2个月前 (02-16) 阅读数 57 #推荐

内卷” 之下,竞争激烈,压力如山;“躺平” 之时,消极避世,无欲无求。当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状态碰撞在一起,年轻人究竟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先说 “内卷”。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内卷” 无处不在。就拿职场来说,李泽宇是一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每天,他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在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晋升机会,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公司里的同事们也都在拼命努力,每个人都想在有限的资源中分得更大的一杯羹。为了一个方案,大家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哪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仍然要不断优化,生怕被别人超越。这种过度的竞争,让李泽宇感到身心俱疲。

在教育领域,“内卷” 同样严重。学生们为了考上好的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王诗涵是一名高中生,她每天除了在学校上课,放学后还要去参加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辅导班。周末也被各种培训班和作业填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身边的同学们都在努力学习,你追我赶,谁都不敢放松。这种激烈的竞争氛围,让王诗涵感到压抑和焦虑,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如此努力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然而,面对 “内卷” 带来的巨大压力,一些年轻人选择了 “躺平”。赵晓峰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普通的公司工作。他看到身边的同事们为了升职加薪拼命加班、阿谀奉承,感到非常反感。他觉得这种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他选择了 “躺平”。他不再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每天按时上下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下班后就回家打游戏、看电影,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觉得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好。

还有一些年轻人,在面对高房价、高物价等现实压力时,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也选择了 “躺平”。他们不再为了买房、买车而拼命工作,而是选择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过一种简单、平淡的生活。

“内卷” 与 “躺平”,看似是两种极端的选择,但其实都反映了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困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句话,道尽了社会中人们为了利益而奔波竞争的现实,这也是 “内卷” 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 “躺平”,则是年轻人在面对这种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和反抗。

但无论是 “内卷” 还是 “躺平”,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内卷” 会让年轻人陷入无尽的竞争和压力之中,失去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躺平” 则会让年轻人失去奋斗的动力,浪费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那么,年轻人究竟该如何在 “内卷” 和 “躺平” 之间找到平衡呢?

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陷入 “内卷” 的漩涡。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比如,如果你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你可以选择在艺术领域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去追求一份高薪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应对压力。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和成功。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不要让压力和焦虑占据我们的全部生活。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我们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是为了参与无意义的 “内卷”,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回顾历史,每一代年轻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选择。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年轻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放弃了自己的安逸生活,投身到革命斗争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在改革开放时期,又有许多年轻人勇敢地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奋斗,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年轻人,他们都在自己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心之力

心之力

演讲口才、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团队打造、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