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反诈“钓鱼”行动揭秘网络陷阱,321名大学生“上钩”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与湖北省反诈中心联合指导,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钓鱼行动·湖北高校沉浸式反诈课堂”的反诈行动,旨在提高大学生们对网络诈骗的警觉性。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其中321名大学生却在这场“钓鱼演练”中上了钩,填写了详细的个人信息,暴露于潜在的风险之中。
一则短信以“‘华师917美食节’100张‘美食霸王卡’(价值500元)免费领!”为诱饵,迅速传达给了华中师范大学的3.4万名学生。令人吃惊的是,有10%的同学点击了链接,而其中321名学生填写了详细的个人信息,然后成为潜在的网络诈骗目标。
这321名“中招”的学生中,女生占比65.73%,男生占比32.27%。而在学年级上,研一学生的受骗率最高,接近29%,其次是研二和大一新生,分别占比24.6%和12.7%。这些学生填写了姓名、电话号码、QQ号、身份证号,甚至包括学院、年级、饮食偏好、兴趣爱好等详细信息。
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副支队长吴春丽提醒学生们,不要因为信息看似不涉及财物就掉以轻心。一旦个人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他们将有可能根据这些信息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诈骗套路,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她强调了一些重要的防范措施,包括不点击未知链接、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透露个人信息、在转账汇款前多次核实信息等。
除了线上的“鱼饵”短信,3500名大学新生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共同参加了一堂“沉浸式”反诈防诈课程。警方通过真实案例和模拟诈骗场景向学生们传授了警惕之道。此外,民警还提醒学生不要轻信网络中的陌生人,特别是对于裸聊诈骗要保持警惕,以培养健康良好的兴趣爱好为自己筑起防护壁垒。
这场反诈行动是一次有益的警示,提醒大家在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至关重要。通过警方的示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避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希望学生们能够从这次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更加警觉地应对网络上的潜在风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