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模型只有中美在做?其他国家都缺席了吗?中美AI 的真实差距
为什么现在的 AI 大模型就好像只有中美在做,其他国家就像是缺席了?中美在AI领域的差距又有多大?
美国在AI领域的地位毋庸置疑,尤其是OpenAI、谷歌、Meta 和 Anthropic 这些头部企业,毫无疑问地引领了生成式 AI 领域的发展。
而中国在AI领域也是百花齐放,包括Kimi、百度、阿里、字节等互联网大厂的AI大模型,流量都能稳居全球前100名
而其他国家在大模型层面,目前有所作为的是来自法国的 Mistral,他被视为是OpenAI在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
但估计大家听说过的都没几个,其他国家和地区就算做也大都是以AI应用为主。
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中提到:截止2024年年一季度,全球人工智能的核心企业大概3万家,美国占34%,中国占15%。
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1328个,其中美国占比多达44%,中国占36%。全球AI独角兽公司234家,其中美国AI独角兽120家,中国AI独角兽71家。
AI大模型的研发是一项资源密集型的工作,特别是在计算能力、人才储备和数据获取等方面。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全球AI大模型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
第一,计算资源美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计算基础设施,包括超级计算机、云计算服务以及专门为AI开发的硬件(如英伟达的GPU和谷歌的TPU)。美国科技巨头企业(如谷歌、亚马逊、微软等)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为AI研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中国:在超级计算机和AI硬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华为和百度等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AI硬件的研发和应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也在快速增长,阿里云、腾讯云等为AI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云计算支持。美国在基础AI模型的开发上保持领先,特别是在大语言模型的开发上(如GPT-4、Claude3)。
中国虽然也推出了类似的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但在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深度上与美国还有差距。这主要表现在AI芯片制造、数据质量和算法优化等核心技术方面
中国在AI的产业应用上表现出色,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医疗诊断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然而中国的创新更多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应用和改进,而非基础技术的突破。
这种以应用为主的策略,虽然能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发展,但可能在长期内制约中国在AI基础技术上的全球领先地位。
未来几年,随着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加剧,双方可能会在不同的方向上寻求突破。
美国可能会继续在基础研究和全球化技术创新上保持领先,而中国则可能通过政策支持和大规模应用推动AI技术的广泛落地。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如美国对中国的高端芯片禁运,也可能影响中国AI发展的进程
总之中美在AI大模型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非偶然,而是资源、政策和战略选择的结果。虽然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显得相对沉寂,但中美两国的竞争格局也为全球AI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局势的变化,中美之间的AI差距可能会缩小,但短期内美国在基础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仍将难以撼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