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爱将被处枪决,现场突然来人:毛主席来信,要他当场念出来
陕北公学的大操场上,这天突然聚集了好几千人。不过,今天可不是学生们上课的日子,而是要办一件大事——公开审判杀人犯黄克功。
“黄克功,你老实说,是不是你杀了革命女同志刘茜?”
我为啥要杀她,就是因为她先说好要跟我结婚,后来又变卦不结了,这不是摆明了耍我这个革命军人嘛。那时候,我拿起枪是想吓吓她,结果她一抢枪,不小心就扣动了扳机。
“那是个凶手!”台下观众猛然间大声呼喊起来,“把他干掉”之类的叫喊声此起彼伏。
大家安静一下,法庭里面得严肃点!黄克功,你讲讲,你是不是在打仗时受过伤?
黄克功啥也没说,默默地脱下外套,把从长征那会儿起就一点点攒下的伤疤露给延安的大家伙儿瞧。
台下传来一阵惊叹,大伙儿开始叽叽喳喳,每个人都跟旁边的人小声嘀咕,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秘密。
你还有啥别的需要,直接讲出来。
我说真的,我最后的心愿就是这样。要是真到了要枪毙我的那一步,能不能给我一挺机枪,让督战队看着,让我能冲上战场,最后死在战场上。
这话一说出口,台下的叽叽喳喳声立马响成一片,让那个马上就要念出死刑判决的审判长头疼得不行。黄克功呢,脸上还是挂着笑,让人猜不透他心里到底在想啥。
等等,先别急着结束庭审,我这儿有毛主席亲手写的信!
黄克功一听,心里头更美了。审判长赶紧拿手一抹脸上的汗珠,拆开信封看了起来...
【延安桃花朵朵开】
1937年的时候,好多以前红军里的干部都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岁数。为了解决这些大龄干部的终身大事,组织上可没少花心思。
但是,那时候的延安,住的地方挺差劲,周围环境也不行。而且,男女数量差得特别多,最夸张的时候,根据地里的男女比例能到一个男的对三十个女的。
为了搞定这个难题,那时候部队里头对军官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叫“二八五七团”。说白了,就是要么你28岁了,要么党龄满5年,要么军龄有7年,再不然也得是个团级干部。只要沾上边儿其中一条,那你在找对象这事儿上就能排前头。
1937年以后,延安头一个站出来抗日,吸引了大批爱国青年不远千里赶过来。延安那会儿热闹得很,啥样的人都有,啥方言都能听到。特别是不少女青年,成了各部队里那些单身已久的军官们经常的人。
没错,感情这事儿得两个人你来我往。那些女学生们里头,也有不少心里头装着抗日将士,自个儿乐意,甚至积极主动地往那条情感路上迈的。
问题是,这些女孩子跑到延安,多数人都是为了进“抗大”深造,等毕业了才考虑工作和谈情说爱。但部队里有些家伙,仗着自己是“红军老大哥”或者手里有点权力,就迫不及待地对这些女学生动手动脚,结果害得好多女学员学习都受了影响。
还有那么一些人,因为长时间在部队里待着,不太懂得怎么哄女孩子开心。他们在情场上也像在战场上那样,勇猛直前,但往往用力过猛,追求的方式太粗鲁,结果把人家姑娘给吓着了,惹出了不少麻烦,甚至还牵扯到了政治层面。
比如说,林彪那时候是抗大的头头,也就是校长,而且他年纪也不小了,都过了三十岁,还是单身一个。所以嘛,总有人热心肠地想给他牵牵线。可有趣的是,这些被介绍给林彪的人,大多都是抗大的学生。
有一次,有个介绍人,据说他没跟女方提前说一声,就直接领着她进了林彪的办公室。那女孩环顾四周,心里还琢磨着,是不是校长要找她谈什么工作呢。可林彪还是那个老样子,话特别少,半天也没蹦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到了实在憋不住的时候,林彪终于开了口,他直接问道:“咱俩能不能把婚给结了?”
那一下子把女孩吓得哇哇大哭,她赶紧打开门就逃了出去。
林彪的性格确实挺特别的,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的很多老红军战士都有这样的特点,只不过有的人表现得轻一些,有的人就比较严重了。
那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抗大就多了一个规定,说学员在上学那会儿,不能搞对象,也不能结婚。
不难想象,这种限制人的天性的规矩,肯定会引来一堆反对的人,黄克功就是里面名气最大,但也是最招争议的一个。
【爱情才刚刚开始】
刘茜,她本名叫董秋月,是个山西太原的小姑娘,才16岁。她们家从爷爷那辈起,就一直给皇宫修修补补,所以家里挺有钱的。董秋月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大家庭里长大,好在还有机会读书。可读书让她越来越受不了家里的这种老一套生活,于是她就自己改了名字,叫刘茜了。
日军攻占太原那会儿,刘茜的家里人慌忙逃难,可刘茜自己却偷偷溜走了,就留了一张小纸条。她跟几个同学一块儿,瞅准人群乱哄哄的时候,突破了日军设的关卡,一路奔到了陕西的延安。
到了延安,按规矩,刘茜就去了抗大上课,被分到了抗大的15队,那时候的队长正是黄克功。
黄克功那时候才26岁,还没到“二八五七团”的标准线,不过要是聊起打仗和革命的经验,他可是一点不比那些老资格的革命前辈们差。
上课时,黄克功聊起了他从小加入红军的故事,从井冈山的岁月一直说到红军长征的艰辛。这些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因此讲起来特别带劲,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到了适婚的年纪,黄克功这个又高又帅、工作出色的年轻人,自然吸引了不少“别样”的。但他就像以前打仗时那样,心里早就有了目标,那就是刘茜,他一直坚定地向着她靠近。
刘茜自小就是个名门淑女,对革命事业满怀热忱,学习特别努力。而且她年轻漂亮,性格又讨喜,所以黄克功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特别用心。
可能真的是因为单身日子太长了,黄克功在处理他们俩的感情时,表现得有点太实际了,没法给小姑娘带来那种腻歪的甜蜜感觉。黄克功刚认识人家没多久,就直愣愣地说想跟她结婚,还一个劲儿地送信啊、送自己攒的钱啊、还有小玩意儿,跟打仗时候端着枪往前冲似的,特别着急。
1937年9月份,陕北公学正式开办,抗大的15队成员都被安排进了这所学校。黄克功呢,他则去带了另一队学生的学习。从那时候起,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变了,黄克功和刘茜之间的感情也一点点变淡了。
一开始,黄克功对刘茜的追求,刘茜其实挺吃那一套的,两人关系也挺好。但慢慢地,黄克功越来越上心,刘茜反倒犯起了嘀咕。再加上后来,两人之间有了些隔阂,刘茜突然间对结婚这事害怕了起来,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这么早就步入婚姻的殿堂,更想多享受享受自己的美好时光。
此外,她对黄克功老是送钱送物还有信件的行为,真的觉得挺烦的,她更希望他们的感情能多注重心灵上的交流。
【因情杀人】
这事儿的苗头是从一条风言风语传出来的。有人传,说刘茜这位漂亮姑娘,在陕北那边找了个新对象。
事后一调查才发现,刘茜啊,她是在一个特别传统的家庭里长大的,几乎没啥机会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她都特别喜欢和人打交道。可这事儿传来传去的,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她有了男朋友。
黄克功发现自己女友似乎有了别人,心里气不过,就又写了一封信去责问她,盼着刘茜能给自己个说法。
然而,当被问及此事时,刘茜的选择却是保持沉默,不予回答。
刘茜对黄克功突然发那么大火感到一头雾水,觉得这封批评信简直是无中生有。黄克功接连给她寄了三封信,她一封都没回,这一下子把黄克功给惹毛了。
黄克功在长征时可是个红军团长,但这次他感觉自己被刘茜彻底晾在了一边,心里头那个憋屈啊,就像是被人故意踩了一脚。他觉得刘茜这就是在明嘲暗讽,挑衅自己,心里头杀心四起。
1937年10月5号那天,刘茜和两个朋友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边走边聊。黄克功瞅准时机,邀请刘茜到旁边的小河边,打算把心里的那些事儿好好跟她唠唠。
十月里的一个深夜,陕北延河边上冷得直哆嗦。在淡淡的月光照耀下,河边就黄克功和刘茜两个人站着。黄克功又一次想要说服刘茜嫁给他,可刘茜还是死活不答应。俩人的话音越来越高,黄克功的火气也越来越大,到最后,他竟然从兜里掏出手枪来吓唬刘茜。
刘茜压根儿不相信黄克功真会动手开枪,她还是一口咬定不嫁给他。
结果,黄克功一激动,就先开了枪,打中了刘茜的肋部。刘茜立马倒在地上,大声喊着救命。可黄克功没让她继续喊,直接拿手枪对准了她的头,又开了一枪。
黄克功杀了人后,没管那尸体,直接按原路回到了学校的宿舍里。
刘茜一整晚都没回家,这事儿她朋友也察觉到了。后来她朋友去找黄克功问情况,但黄克功却偷偷藏着掖着,没说实话,他杀人的事儿愣是一点儿没提。
后来,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女尸。经过检查,发现尸体里的子弹和黄克功手枪的口径是一样的,而且黄克功还是她生前见的最后一个人,并且有目击者能证实这点。
黄克功一看没法再躲了,就乖乖地举起双手,让人给抓了起来。
【艰难的审判】
黄克功虽然被抓了,也说了刘茜的死跟他有关,但他一直觉得自己没错。他说刘茜骗了他的感情,开枪也是因为两人吵架时,枪不小心走火了。
如果说第一枪还能找个走火这样的借口,那第二枪又该咋解释呢?
刘亚楼一番追问后,黄克功终于吐露了杀人的实情。
那时候,黄克功已经是红军里的一个旅长了。而张灵甫呢,两年前因为杀了老婆被曝光时,他还只是个团长。黄克功这个红军旅长因为感情问题杀人的事儿,就像一颗炸弹爆炸了一样,迅速在延安传开,连那些国民党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事儿,造成的后果特别坏。
不过话说回来,黄克功也是个老资格了,他常年带兵上战场,是个不折不扣的勇猛战将......
这个案子棘手的地方在于,不管是延安的政府部门,还是老百姓私下里,对于黄克功该怎么处罚,大家意见都不统一。
有种看法是,张灵甫那事儿发生得早,蒋介石念在他忠心耿耿又有本事,就把原本该判的死刑给改成了坐十年牢。现在日本鬼子正嚣张呢,黄克功可是经历过长征的硬汉,凭他的能耐,为啥不让他上战场去跟鬼子拼命,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呢?就连当时负责审理黄克功案子的罗瑞卿也是这么想的。
另一种看法是,琢磨国统区的法律其实没啥用处。根据咱们根据地的规矩,黄克功作为一个老师,跟学生谈恋爱就已经触犯了学校的规定。再加上他硬逼着人家姑娘结婚,这明显是违法的。逼婚没成,他还动手杀了革命同志,那被判死刑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罗瑞卿心里头虽然挺同情黄克功,但他还是实实在在地把事儿都跟毛主席说了,想看看主席会怎么处理。说来也巧,黄克功在监狱里头也没闲着,他正使劲儿想办法呢,想给毛主席寄封信,让主席看看。
在黄克功写的信里头,他反复说自己没错,说自己不是那种欺负女人的坏蛋,他一直强调要跟刘茜成亲,会对她好,给她一个安稳日子,刘茜一开始也是答应了的。但不知道咋的,后来刘茜就对他爱答不理,不想嫁给他了,这让他觉得没面子,要么就是刘茜变心了。
说到底,问题肯定不在自己身上。我就想啊,毛主席念着咱们都是从井冈山一路走过来的,能不能手下留情,就算让我去前线当个普通士兵,也比被自己人给处理了强啊。
【毛主席的回应】
写这封回信时,毛主席考虑了很长时间才动手写。黄克功从井冈山时期就一直跟着毛主席,这一路走来,当年老井冈山的战友们,能活到现在的真没几个。要是从个人感情和利益方面想,谁都会觉得挺遗憾的。
黄克功毕竟是从井冈山走过来的老同志,他本该最明白党纪严明的道理。身为党员,还是红军里的干部,他犯了错,更不能靠老资格就想着减轻处罚,这反而让他的罪行更重。不管从哪方面讲,他都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话说到陕北那次公审大会上,雷经天心里头琢磨着,毛主席是不是要来一出“救人一命”的大戏。可谁承想,拆开信一看,他那悬着的心又踏踏实实落回了肚子里。
黄克功,信里头直接点你的名了,让你现在就当着大伙儿的面念出来,你自己瞅瞅吧。
黄克功从雷经天那儿拿过信,就直接照着信里的内容念了起来:
雷经天同志:你的信和黄克功的信,我都已经看过了。黄克功以前可是个战斗英雄,现在却被判了死刑,我和党中央的同志们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但他犯下的罪,实在太大,没法饶恕。一个共产党员,还是红军干部,竟然能干出那么卑鄙、残忍的事儿,完全背离了党、革命和人民的立场。要是饶了他,那以后还怎么教育党员、教育红军、教育革命呢?按照党和红军的规矩,只能给他最严厉的惩罚。黄克功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个老党员,老红军了,所以我们才更不能手下留情。党和红军对自己的成员,那纪律可比对普通人严多了。现在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革命形势那么紧张,黄克功却堕落成这副卑鄙无耻、残忍自私的样子,他这是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所有的共产党员,红军指战员,还有革命分子,都得从黄克功这事儿上吸取教训。你在公审大会上,除了宣布法庭的判决,也得把我这话跟大家说说。还有刘茜同志的家人,你得好好安慰安慰他们,给他们一些体恤。毛泽东1937年10月10日
想着想着,原本挺有信心的黄克功,眼神慢慢变得空洞了。这时候,场上的群众情绪越发激动,大伙儿一个劲儿地喊着毛主席的名字,还有延安的名字。黄克功心里头也暗暗接受了自己的这个结局。
之后,为了防止这类事情再次发生,毛主席自己动手把抗大以前那条“学习时不准谈恋爱,不准结婚”的老规矩给取消了。他重新解释了“恋爱和革命”的事儿,定了三条新规矩:第一条,得讲革命;第二条,别耽误工作和学习;第三条,得是两厢情愿。
有时候,过于追求利益会让人丢掉一开始的目标。得明白,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自由,不是去欺负别人。要是革命队伍里有人欺负了老百姓或者战友,还想着让他“将功补过”,那革命的意义何在呢?要是连为啥革命都忘了,就算打败了再多敌人也没用,老问题还是会再来,那那么多烈士牺牲就白费了。
那时候,黄埔出来的张灵甫,竟然对老婆下了狠手,但他却意外地得到了蒋介石的宽恕。反过来看看延安那边,黄克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直接被判了死刑。
国民党那边,最后啥也没落下,全输了。反观共产党,他们及早解决了内部问题,结果赢得了整个国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