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走到哪一步?美媒最新数据“捅破天”了
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制造业回归”的大旗,特朗普重新回归白宫也有100多天。关税大棒、政治恐吓,俨然成了特朗普的常用伎俩。然而就在执政百日之际,美媒《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数据,却直接“捅破了天”。别说制造业回归了,美国现在连一个简单轴承都没法本土化。
《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提到了几件事情。本土化和自主可控,其实是两个概念。尤其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战,美国的本土制造反而是遭受重创。美国西北的爱达荷州,一家专门卡车零配件的供应商,这个算是妥妥的被认定是“美国制造”标杆的企业,结果其CEO班塔向媒体解释,自己95%材料来自本土供应商,却卡在最后5%的球轴承上。跑遍全美,找不到价格和交期能匹敌中国的供应商。所以,特朗普的关税战,事实上是打在了自己头上,关税再高,也是买中国的轴承。
而纽约高端衣架制造商RP则吐槽,美国的金属挂钩供应商早20年就前往海外了,现在也是完全依赖中国进口。结果关税一打,每个部件的成本翻倍,利润也腰斩。全美的消费者,都在为“政治溢价”买单。
此外,还有重工业方面。加利福尼亚州的工业巨头,工业机械制造商HA则表示,美国钢铁业的问题极大。HA的生产安排里,每年需要4.5万吨的铸铁,预计扩建新厂也需要数亿美元的投资,结果这2方面的计划,全部因为成本失控和劳动力短缺陷入停滞。
坦率的说,《华尔街日报》里提到的这些本土制造企业,毫无例外,全部因为特朗普所谓的“制造业回归”政策遭到了一系列的打击。不光没有“回归”迹象,反而有“升天”的可能。很大程度上来说,特朗普的那些口号,本质是一场违背经济规律的政治豪赌。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全球化与资本逐利的必然结果。数据显示,1950年制造业占GDP比重达30%,2023年骤降至13%;就业人口占比从38%萎缩至8.4%。低端产业外迁后,高端领域虽保持优势,但供应链关键环节,如稀土加工、芯片制造等,仍依赖全球协作。特朗普强推“全产业链回归”,纯粹就是一个政治姿态。
抛开人力成本这个问题不谈,单纯就基础建设上面,美国就已经无法迎接工业制造业的回归。45%的桥梁老化问题,一天好几起的轨道运输事故,甚至工业生产最依赖的电能,都无法充足供应。这也难怪,在美媒CNBC的调查中显示,57%的企业是因为这些原因拒绝回归的。
所以很大程度上来说,特朗普现在的行为,就是在用“19世纪药方治21世纪病”,当关税战推高物价、供应链崩裂、民众怨声载道,这场口号运动注定沦为闹剧。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