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就能点外卖了?不过不叫外卖员,有一个优雅的称呼!

历史教堂 4周前 (03-04) 阅读数 4 #历史

现代社会的“点外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很多人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煮饭,拿起手机点个外卖,实在是方便至极。

尤其是那些在写字楼里上班的工作人员,由于中午休息的时间很短暂,离家又远,又不想出去吃,因此在下班之前的半个小时提前点好外卖,这样刚刚下班就能吃上饭了。

外卖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节约了时间,吃完饭后刚好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午休。

与此同时,外卖的出现,也为社会解决了很大的就业问题。很多人每天送送外卖,勤快一些的,就能养活一家老小。

前些日子京东强势进军外卖行业,不管结果如何,都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使得外卖员的工作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兼职行业。

其实点外卖并不是现代的产物,至少在宋代时,就能点外卖了,不过那时候送外卖的并不叫外卖员!

宋朝是怎么点外卖的?

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送外卖服务,《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献多有记载,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很是好奇,因为宋代并没有手机等通讯工具,究竟是如何点外卖的呢?

没有手机,更没有电动车,因此宋朝的外卖员,只能步行送餐,且服务范围有限,仅覆盖城市内短距离,如宋朝都城汴京。

值得一提的是,能在宋代点外卖的,大多都是富贵人家,尤其是家中有奴仆的,更方便点外卖。

因为在宋朝时期,没有通讯设备的情况下,想要点外卖就只能靠人工传讯,所以在那个时候想要点外卖就只能有三种办法。

一是到店里点餐,二是店里的伙计配送+宣传,三是仆役代购,这些都是古代生活便利化的缩影。

《武林旧事》记载,宋高宗曾因懒于下厨,常命宦官“于外间取索”饮食。

《清明上河图》中可见多处挂着“香饮子”“脚店”招牌的餐饮摊点,以及手持食盒的行人;宋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也有“叫酒保送酒到金明池”的情节,印证了外卖的日常性。

宋代的外卖员叫什么?

《梦粱录》记载临安酒肆“有一等直卖店,不卖食次,但请人随意索唤酒食”,顾客可“命妓歌笑”“送物献酬”,其中“送物”可能包括送餐。

由此可见,宋朝时期的外卖员并不是一种特有的职业,通常由酒楼里的店小二、伙计等仆役送餐,类似于现代的餐厅服务员兼外送人员。

除了酒店里的店小二送餐之外,市井中有一类人也负责送餐,名为“闲汉”或“厮波”;他们是市井中没有稳定职业的人员,专门以跑腿谋生。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

南宋《武林旧事》提到临安有“闲人”群体,专门替人“买物命妓、取送钱物”。

《清明上河图》中可见手持食盒、疾步行走的市井人物,可能是送餐的伙计或闲汉。

宋徽宗《宣和宫词》写“隔帘催进店时餐”,侧面反映宫廷外购餐饮的需求,但由宦官或仆役负责取送。

结论:

宋朝虽无现代意义上的外卖平台,但已形成按需点餐、专人配送的服务模式,可视为中国外卖经济的早期形态。这一现象得益于宋朝城市化、商业革命及社会消费习惯的变革,展现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活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教堂

历史教堂

专注于国学历史、野史典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