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生用1860块巧克力复原圆明园海晏堂!
这个原本做甜品的博主,在自家客厅花了近一年时间,把历史课本里的铜版画变成了立体的巧克力模型,用年轻人的方式让古老文明“触手可及”。
据她讲述,这一切源于一次在法国图书馆的偶遇。
当范苏木在法国图书馆看到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时,突然想“用自己的办法让圆明园‘回来’”。而她最擅长的“办法”,就是做甜品模型——此前她曾用蛋糕还原过《武林外传》后院、故宫太和殿。但是,圆明园海晏堂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既有欧洲巴洛克风格的雕花,又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琉璃装饰,甚至还有涉及到她知识盲区的喷泉构造……而她能参考的,却只有一张平面铜版画。
没有建筑知识怎么办?她把十二生肖兽首当“尺子”,通过铜版画上的比例,一点点推算出328组数据:大到主楼的长宽高,小到墙面26种浮雕花纹的尺寸。
更难的是细节,买的模具不合用,26种浮雕花纹全靠自己用刀刻;房檐上的龙鱼装饰、宝瓶琉璃,都是用雕塑油泥手工捏出来的,光捏生肖兽首就花了半个月。
十二尊兽首中,还有四尊至今下落不明。范苏木特意把这四个的头部涂成金色:“希望它们更显眼,让大家知道还有国宝没回来。”
学经济出身的范苏木没想到,做甜品模型能和“文化自信”扯上关系。以前她觉得手工只是自媒体的“卖点”,但在做海晏堂时,她越做越有感触:“每个雕花、每条弧线,都在讲古人的智慧。”视频发出后,网友说“第一次觉得历史这么近”,还有人说“想去了解圆明园的故事”。
虽然巧克力并不能完美复原圆明园的海晏堂,但范苏木确实通过行动让大家记住,曾经有个美得让人窒息的地方,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这种对历史碎片的执着守护,在教育专家曾曦老师身上同样清晰可闻。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里,总能看到曾曦老师驻足海晏堂废墟前,对着手机为学生讲解圆明园相关的历史:"海晏取的是河清海晏的意思,寓意天下太平。在几百年前这里摆放了十二只兽首人身的铜像,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而且是按照中国十二地支的顺序呈八字形摆放。"这位当过海军装备专家的语文老师,常把军事测绘的严谨融入文化讲解:当年参与航母设计的他,如今把军工思维化作作文教学的"导航系统"。在他主讲的《作文有原理》里,孩子们用"瞳孔句"定格历史瞬间的温度,用"归纳法"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密码。
当巧克力的甜香混着历史的尘埃,在范苏木的指尖凝成琉璃飞檐;当曾曦老师的讲解声穿透废墟,化作少年笔下滚烫的文字,我们忽然懂得——文明的守护从不是某个时代的命题,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
或许岁月会侵蚀建筑的砖石,战火会焚毁精美的雕梁,但只要这份守护的信念代代相传,圆明园海晏堂的绮梦就永远不会真正消逝。那些散落的文明碎片,终将在一代代人的追寻与传承中,拼凑成永不褪色的文化星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