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72小时激战,巴铁后方传来大捷,杀54人,或是中国无人机立功
«——【·前言·】——»
众所周知,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双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期间也曾多次爆发战争。
而就在4月22日的时候,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一起恐袭事件也是让印巴之间的关系再度变得紧张起来,印度指责此事为巴基斯坦所为,可巴基斯坦却一口否认。
眼见巴方态度如此,印度为了惩戒对方,竟直接关闭多个河流闸口。随着印巴局势愈发严峻,4月24日,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边境地区发生交火,经过72小时激战,双方均未取得重大战果。
可就在4月27日,巴后方传出消息称,消灭54名恐怖分子。那么这54名恐怖分子究竟是何来历?巴方又是如何消灭的?
«——【·印巴新一轮交锋·】——»
众所周知,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双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甚至期间还曾多次冲突。
而就在4月22日的时候,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恐袭事件,一群疑似武装分子的人对着游客展开射击,导致数十人在此次袭击中失去生命。
就在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也是第一时间找到巴基斯坦,指责对方纵容恐怖分子渗透,而巴基斯坦面对印度的指责,也是矢口否认,并表示自己也是恐怖袭击的受害者,同时警告印度不要轻举妄动。
然而,印度并未理会巴基斯坦的警告,就在此次恐袭事件发生后,4月23日,印度方面表示将暂停执行此前印巴双方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部分河水闸门,此举无疑导致巴基斯坦部分地区出现了无水可用的情况。
面对印度的报复,巴方也是十分恼怒,毕竟,在南亚地区,断水无疑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行为,于是针对印度的行为,巴方国防部长公开表示称切断水源等同于宣战,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就在印巴局势愈发紧张之际,4月24日,又一起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印巴双方兵戎相见。
4月24日,据印度方面表示,印度陆军一名士兵在克什米尔地区同游击队作战的时候不幸牺牲,随着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印度方面也是作出反应,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的突袭,双方随即在克什米尔边境地区展开交火,事后,印度反咬一口称此次突袭是巴基斯坦先动的手。
而巴基斯坦则表示此次交火只是对印军的反击行为,由于此次印巴双方只是小规模交火,因此并未产生太大影响,但也正是由于双方的交火,导致印巴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见此情形,联合国也是连忙喊话印巴双方保持克制。
可显然,印巴双方并没有遵守联合国的劝说,就在交火事情发生后,印巴双方随即展开全新的交锋,而且无论是规模还是激烈程度都出现了一定增幅,但仍旧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就这样印巴之间的交锋持续了72小时,印巴双方都未能取得什么重大战果。
可尽管如此,印巴双方都在不断扩充前线兵力,并做好扩大战争的准备。
«——【·巴方消灭武装分子·】——»
就在印巴不断激战之际,巴基斯坦后方也是传出一个消息,4月27日,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发布消息称,在过去的两个晚上,巴方安全部队同试图入境的恐怖分子发生激战,最终击毙了54名试图从阿富汗潜入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
这个胜利消息的出现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毕竟此次行动对于巴方来说,无疑是在开展反恐行动后的一次重大胜利,54名恐怖分子的死亡也是创下了巴方单次作战击毙人数最多的纪录。随后巴方也公布此次袭击的画面。
而根据巴方公布的画面,我们可知,当时这些入境的武装分子应当是正在树下休息,可却惨被巴方无人机发现,于是巴方就趁这些武装分子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对其发射了数枚导弹,由于对方没有任何防备,最后全部中招。
从此次战果可知,巴方这次所使用的可能是察打一体式武装无人机,而要说察打一体式无人机,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比方说翼龙-2、彩虹-4等都是国际上十分出名的武装无人机。
而且,从2020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向巴基斯坦出售武装无人机,不仅如此,我国的武装无人机还出口到了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十数个国家当中,甚至在战场上,我国所生产的翼龙武装无人机也是取得了不错的实战效果。
这一次巴方所使用的极有可能就是翼龙-2,要知道翼龙-2 光是机翼下面就有6个挂载点,这样一来,翼龙-2无人机一次就可挂载12枚空对地导弹,一旦将其投入战场,对于对方来说,无疑就是巨大的威胁。
而这一次,巴方动用无人机打击恐怖分子的操作,也是证实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防空能力的步兵在面对武装无人机的时候,无异于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可以说,武装无人机的出现正在改变战争的模式,从传统的地面作战转变成为简单的数字游戏。
可以说,无人机技术的革新正在重塑全球空军力量格局,尤其对于军费有限的国家而言更具颠覆性意义。当四代机、五代机动辄数亿美元的采购成本令中小国家望而却步时,中国制造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以百万美元级的亲民价格,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构建现代化空中力量的可行性方案。
聚焦此次印巴军事对抗,巴方战场表现背后折射出中国军工产品的体系化支撑。从彩虹-4察打无人机到红旗-17防空系统,这些历经实战淬炼的装备不仅验证了“中国制造”的战术可靠性,更以实战表现与成本优势的双重验证,打破了传统军贸市场的技术垄断。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军工装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表现,以及模块化设计的战场维修效率,其性价比优势已得到铁证如山般的实战认证。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军工产品在局部冲突中的卓越表现形成示范效应,中国制造的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必将加速渗透全球防务市场。这种由实战口碑驱动的市场扩张,将推动中国军工出口从传统亚非拉市场向更多中等强国延伸,最终在国际军贸领域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